在线客服:1290940359
+发表新主题
查看: 582|回复: 0

交控科技: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复制链接]

交控科技: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往事随风 发表于 2022-4-12 00:00:00 浏览:  582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链接

成为注册用户,每天转文章赚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建投证券”)作为交控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控科技”或“公司”)承接 IPO 持续督导以及 2020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保荐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12月修订)》、《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以及《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负责交控科技的持续督导工作,持续督导期为2020年11月17日至2022年12月31日。
2021年度,中信建投证券对交控科技的持续督导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序号工作内容持续督导情况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
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对
1了持续督导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
具体的持续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始保荐机构已与交控科技签署相关前,与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签署持续督导协
2协议,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议,明确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的权利和义务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保荐机构通过日常沟通、定期或不
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定期回访等方式,了解交控科技经
3
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营情况,对交控科技开展了持续督导工作
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法违
2021年度交控科技在持续督导期
规事项公开发表声明的,应于披露前向上海证券
4间未发生按有关规定须保荐机构
交易所报告,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后在指定公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规情况媒体上公告。
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应自发现或应当发现
2021年度交控科技在持续督导期
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报
5间未发生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等
告内容包括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事项
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具体情况,保荐人采取的督导措施等。
1序号工作内容持续督导情况
在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督导交督导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控科技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
律、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人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
6
务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的各项承诺。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保荐机构督导交控科技依照相关度,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
7规定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并严
事规则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规格执行公司治理制度范等。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包保荐机构对交控科技的内控制度括但不限于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的设计、实施和有效性进行了核
8审计制度,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关联交易、对外查,交控科技的内控制度符合相关
担保、对外投资、衍生品交易、对子公司的控制法规要求并得到了有效执行,能够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程序与规则等。保证公司的规范运行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保荐机构督促交控科技严格执行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有充分
9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披露文件
理由确信上市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及其他相关文件
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上
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前审阅,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
予以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保荐机构对交控科技的信息披露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对上市公司的信文件进行了审阅,信息披露文件的
10
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阅的,应在上市公司履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问行信息披露义务后五个交易日内,完成对有关文题件的审阅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
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2021年度,交控科技及其持股5%
11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或者被上海证券交易以上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
所出具监管关注函的情况,并督促其完善内部控人员未发生该等事项制制度,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情况。
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履
2021年度,交控科技及其持股5%
行承诺的情况,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
12以上股东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
人等未履行承诺事项的,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况报告。
关注公共传媒关于公司的报道,及时针对市场传2021年度,经保荐机构核查,交闻进行核查。经核查后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应披露控科技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
13
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与披露的信息与事实不符大事项或与披露的信息与事实不的,及时督促上市公司如实披露或予以澄清;上符的情况
2序号工作内容持续督导情况
市公司不予披露或澄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保荐人应督促上市公司做出说明并限期改正,同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
(一)上市公司涉嫌违反《上市规则》等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业务规则;
(二)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专业意
2021年度,交控科技未发生相关
14见可能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
情形违法违规情形或其他不当情形;
(三)上市公司出现《保荐办法》第七十一条、
第七十二条规定的情形;
(四)上市公司不配合保荐人持续督导工作;
(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人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形。
保荐机构已制定了现场检查的相
制定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现场
15关工作计划,并明确了现场检查工
检查工作要求,确保现场检查工作质量。
作要求
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15日内
进行专项现场核查:(一)存在重大财务造假嫌
疑;(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2021年度,交控科技不存在前述
16
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涉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三)情形
可能存在重大违规担保;(四)资金往来或者现
金流存在重大异常;(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的其他事项。
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持续关注持续关注公司募集资金的专户存储、募集资金的公司募集资金的专户存储、募集资
17
使用情况、投资项目的实施等承诺事项金的使用情况、投资项目的实施等承诺事项
二、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无。
三、重大风险事项
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如下: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1、研发失败或技术未能产业化的风险
3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驱动型行业,具有技术难度大、前期投入高、研发周
期长的特点,由于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过程中将可能遇到技术研发进度缓慢、技术及产品发展趋势判断失误以及技术成果转化不力、市场推广困难等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失败或公司前期研发投入成本的无法收回或产出效益远低于预期,对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技术升级替代风险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信号系统技术也随之发展。
如果公司主要国内外竞争对手早于公司完成新技术研发从而获得先发优势,或行业内出现其他重大技术突破,则公司掌握的技术仍将面临先进程度落后于行业未来技术水平而被替代的风险,从而对公司发展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3、技术流失风险
公司的核心技术由公司技术研发队伍开发并掌握,未来如果出现公司核心技术泄密、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情形,将可能对公司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目前国内有13家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总承包商。截至2021年末,国内已经有 7 家竞争对手实现了自主 CBTC 技术的工程应用,4 家竞争对手实现了I-CBTC 技术的工程应用,4 家竞争对手实现了 FAO 技术的国内工程应用。国内其他厂商的技术日趋成熟,行业亦存在潜在竞争对手进入参与竞争的可能性,因此公司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如果公司无法在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将会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及效益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2、新业务及新市场开拓失败的风险
当前公司生产的信号系统主要应用于国内的地铁线路,公司也正在积极调整经营规划,开始在国际市场及轨道交通其它领域进行应用推广和布局。新市场及新业务的拓展,受到当地政策、市场环境、技术门槛、项目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若公司采取了不恰当的进入策略,可能导致无法成功进入,导致前期投入无
4法收回,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3、采购产品、原辅材料及接受服务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大量不同种类的电子元器件及外购子系统,随着社会物价及人工成本上涨,如果公司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原辅材料或服务价格上涨,将显著增加公司的生产经营成本,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三)财务风险
1、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风险
随着公司承接和实施项目的增多,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可能将保持较大规模。
如果宏观经济下行,出现较大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或延期收回的情况,将增加公司资金压力,并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毛利率下降风险
国内竞争对手陆续实现自主 CBTC 和 I-CBTC 技术的工程应用,市场竞争逐步加剧。随着行业技术水平进步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疫情导致的交货影响等,未来如果公司不能保持产品的持续创新,公司可能面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在市场开拓、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持续优化完善内控制度,强化责任落实与监督机制,在原料采购、产品研发生产、项目交付、售后服务等各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稳定持续。
(三)行业风险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行业与轨道交通行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宏观调控政策、经济运行周期的综合影响。现阶段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主要由政府进行主导,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和外部融资。政府对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规划取决于对我国总体经济情况的预期、现有基础设
施使用情况、预期的需求情况、政府融资渠道及财政支出能力以及各地区经济发
展的政策、政府债务政策等相关政策的变化。
如果未来限制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不利政策出台,或宏观经济增长水平回落
5导致政府财政趋于紧张,地方政府可能减少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投资,市场需
求发生不利变化,从而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四)宏观环境风险
轨道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轨道交通建设与宏观经济和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政策联系密切。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世界经济总体发展缓慢,我国经济运行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
新冠肺炎疫情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海外许多国家疫情仍比较严重。对于国内外疫情的控制、政策应对等形势不明朗,增加拓展国际业务的不确定性,对公司经营存在较大影响。
四、重大违规事项
2021年度,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1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如下所示:
单位:元本期比上年同期主要会计数据2021年2020年增减(%)
营业收入2582126709.862026170762.2927.4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1006416.20236794473.2422.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264625457.92204640798.1329.31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0185526.14347725728.21-45.31本期末比上年同主要会计数据2021年末2020年末
期末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292171542.881294704511.8977.04
总资产5291418765.674348979828.2621.67
2021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如下所示:
主要财务指标2021年2020年本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751.4818.24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1.731.4717.6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
1.591.2824.22益(元/股)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2720.09减少1.82个百分点
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
16.6217.36减少0.74个百分点
资产收益率(%)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0.528.55增加1.97个百分点
上述主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如下: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212.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44%,实现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100.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89%,主要原因为:(1)公司在手订单充足,2021年度累计在执行项目较上年度增加,相应
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2)随着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及技术水
平的提升,公司产品毛利率水平逐步提高,使得公司2021年度综合毛利率水平显著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增强。
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018.55万元,较上年下降
45.31%,主要为本期项目回款总额减少导致。
公司2021年末总资产529141.88万元,较上年年末增长21.67%,主要原因
为(1)公司收到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的融资款;(2)在执行项目增加,相应应收账款随之增长;(3)公司于2021年1月1日执行新租赁准则,新增使用权资产。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29217.15万元,较上年年末增长77.04%,主要原因为(1)公司本期收到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的融资款;(2)公司盈
利能力增强对应公司未分配利润明显增加;(3)公司为长远发展提供有效激励机制,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导致资本公积较年初有所增长。
2021年度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8.27%,比上年下降1.82个百分点,
主要为公司收到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的融资款所致;每股收益较上年增长
18.24%,主要系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增长导致。
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52%,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7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规模及相关设备投入增加,导致相应的职工薪酬、设备折旧及与研发相关的材料消耗相应增加。
六、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72021年度,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不利变化。公司核心竞争力如下:
(一)依托持续创新,聚焦国家和行业需求,打造技术创新链
1、坚持交叉创新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国际技术迭代大背景下,公司抓住机遇,不局限于轨道交通行业,积极吸收行业外的一些先进技术,进行科技创新,加速实现核心技术迭代升级,对传统行业赋能,打通行业间的壁垒。公司从道路交通自动驾驶行业获得灵感,研发了具有国际最高安全等级 SIL4 级自主感知技术的内核产品——ITE(Intelligent Train Eyes),填补了轨道交通感知领域空白。公司基于在自主感知、安全计算、可靠通信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借鉴 SpaceX 的星链计划,提出“轨道星链”系统(一套新型多用途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轨旁设备系统,能感知实现净空检测),从而实现轨旁智能感知,并且通过综合承载平台和网络解决轨旁配置设备多、系统接口和结构复杂、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等问题。
2、坚持守正创新
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领域,公司始终坚持做好主营业务,在不断提高既有产品质量水平、工程项目交付能力和面向用户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致力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公司紧跟技术前沿,重点研究和攻克“虚拟连挂”技术,该技术以全新的“虚拟车钩”替代传统物理车钩,引入新的安全防护控制理论,将进一步缩短列车运行间隔,提高城轨交通运行效率,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运营组织。本年度公司继承和发扬了原有企业文化,对其进行了全面升级,明确了企业的宗旨、使命、愿景、价值观、企业文化(PMV+CV),为统一全员的思想目标和行为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形成了“三代”持续迭代的创新路径
一直以来,公司秉承着“应用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的创新路径,依托国家级研究平台进行新一代系统的研发,向国际前沿技术方向迈进。公司已先后突破了第三代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 系统)、第四代全自动运行系
统(FAO 无人驾驶系统)城轨交通信号系统的技术垄断,研发的第五代基于车
车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VBTC 系统)已达到国际水平,并已获得独立第三8方的安全认证,后续将继续开展面向工程化的现场试验,未来实现产业化转化,
公司正在研发的新技术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AVCOS)作为国家示范工程,将在北京地铁11号线开展技术验证。
4、构建了支撑持续创新的场景验证平台
公司非常重视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测试验证平台的建设,自主建设一系列行业实验室及完整的信号测试验证平台,包括 CBTC 系统测试验证平台、全自动运行系统测试验证平台、互联互通测试验证平台、综合行车控制系统平台等,以便对最新技术进行仿真模拟和测试验证,并具备支撑多项目并行推进的能力。公司始终以客户为中心,践行“客户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与多家业主单位合作,建立了覆盖全系统测试的本地化场景验证平台,如深圳全自动测试平台、佛山测试平台、青岛测试平台等,依托公司工程中心流程、标准、方法,建设本地化团队,高效稳定执行项目测试任务,提供现场支持,系统软件验证,确保项目进度,满足业主新需求。
5、建立了依托联合基金的成果转化机制公司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设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丰台轨道交通前沿研究联合基金”,共支持来自高校、科研院所承担的107个项目,完成验收项目31项,持续与项目核心成果无缝对接,进行共性技术融合,共同开展10余项技术的合作开发。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学院共建“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可靠性与弹性实验室”,与项目团队共同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等8项科研课题。在联合基金成果转化基础上,公司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签署成立首批基金成果对接合作基地,打造基础研究成果宣传平台和对接桥梁,围绕产业生态链发挥上下游科技资源优势,促进行业优秀成果落地。
(二)依托自主创新,构建轨道交通各部委研发平台,推动智慧城轨实现
1、承建了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交控科技深耕技术创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建设了一系列覆盖研发、设计、测试、验证、系统集成的平台,形成了“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公司作为
9行业技术引领者,现拥有国家级平台5个,北京市级平台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依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推进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化整合(第二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21〕627号),公司牵头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通信与运行控制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工程实验室”)
与北京交通大学牵头建设的“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
优化整合,组建新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于2021年12月20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纳入国家发改委新序列,批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21〕1022号)。
整合后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名称变更为“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旨在打造在轨道交通运行控制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技术,研发我国新一代列控系统技术装备,使我国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技术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更好地服务“交通强国”、川藏铁路、“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原有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利用
5G+AICDE 等新技术为传统轨道交通赋能,其目的是要构建一套以人为本、灵活高效,涵盖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和智能化应用的未来轨道交通,主要包括:
前厅、智慧车站、自主虚拟连挂智能列车、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决策平台、线路集
群智能调度中心、智慧站区、企业定制化技能培训与竞赛平台、数字化轨旁基础
设施、无人机房、企业运维调度控制中心、天枢平台研究室、企业数字化运营中心等12个区域。
2、紧跟世界技术前沿,开展深化研究、示范工程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网络化规模初步显现,但单线建设、单线运营,存在客流-车流不匹配、造价高等问题。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针对虚拟编组、智能调度、智能列车、基础平台等技术开展了单点研究,目前未形成完整系统业务体系,尚未开展工程应用;针对城轨交通发展面临难题、推动“卡脖子”技术突破,依托“智慧城轨新一代智能列车运行系统及平台示范工程”,搭建一个实验室综合测试验证平台,目前在基于车车通信的“撞软墙”SIL4 列车自主感知运行、
10线路级调度处置自动化、基础平台1.0、智能列车1.0,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预计
将于2022年底完成示范应用。
3、持续智慧城轨研究,构建了完整平台
公司践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坚持协同创新,强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和城轨交通业务深度融合,研发 5G+AICDE 智慧城轨系统(SMS)并构建一套完整的系统测试验证平台,将轨道交通相关服务、专业全部整合进来,能够有效降低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维护的投资成本、提升系统使用效率,形成轨道交通的服务化属性,促使地铁出行由简单的交通工具向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公司打造“天枢”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产品(“天枢系统”主要通过集成数据、算法和业务三个中台模块,实现设备高度集中、信息整体处理、衡量尺度统一),围绕平台首先完成公司自身业务体系、信息化体系和服务体系的重构,并通过平台产品和服务销售,赋能用户信息化和数字化能力提升。
公司以云平台为基础平台,提出智能调度、智能列车、智能运行、智能维护、智能管理和智能服务,实现城轨系统的高效、灵活和集约运行。
(三)依托数字化管理,打造智慧数字化运营,为业务赋能
1、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
两化融合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部署,对企业来说,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高质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交控科技不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于2021年12月底成为北京市首家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AAA 级”数字化运营管控能力的企业。两化融合评定覆盖数字化研发设计、项目管控、生产精细化管理、知识赋能、数据管控、快速
响应 6 个能力单元。AAA 级评定的获得,意味着交控科技两化融合水平已处于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阶段,已具备流程驱动的过程管控机制,具备以客户为中心的端到端的流程协同水平,两化融合对交控科技不断实现业务质量提升、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坚实保障。
2、打造数字化新型智慧创新平台
112021年,交控科技基于综合感知、人工智能、综合监控等技术,打造用于
公司管理效能提升的智慧车站、智能调度中心、路网决策平台、运营调度控制中
心等一批轨道交通新型智慧创新平台。通过整合和优化云平台、打造数字资产搜索平台、建立基于风险的数字化运营中心,激发公司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满足公司快速扩展和业务快速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可视化业务运营与管理过程,实现业务管理过程全面在线、产品和工程项目全面在线,持续提高异地办公协同效能、提高资产利用率,为公司业务创新及高质量发展赋能。
(四)依托本地化战略,打造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不断实现新突破
1、本地化的强大工程集成交付能力
2021年创造出新的全年交付记录,全年助力国内外13个城市,18条线路分
段/全线开通,开通里程达318公里。除了交付再创记录,项目质量也备受好评,全年各项目获得业主嘉奖近50次。截至2021年12月底,交控科技累计交付线路41条,覆盖23个城市,线路里程超过1350公里。
2021 年,济南地铁 R2 线、天津 6 号线二期、武汉 5 号线、南宁 5 号线、北
京地铁 11 号线一次性按照最高等级(GoA4)开通运营。GoA4 等级可实现列车“全区域、全过程、全时段”的自动运行,以保证列车运行安全、高效,GoA4等级水平的开通在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同时,也给乘客带来了更加舒适、便捷、智慧、安全的出行体验。这也意味着交控科技 GoA4 级全自动运行系统具备可复制的高水平能力交付能力。
2、合作共赢的产业投资
2021年公司在的推动轨道交通关键系统产业化、生态化布局的同时,牢牢
把握重大战略发展机遇,积极谋划轨道交通产业,助力智慧城轨建设,努力培育轨道交通发展新动能。
2021 年,公司计划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 ISL Lab Company
Limited、北京埃福瑞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香港设立合资公司:智慧铁路科
技有限公司(SmartRail Tech Applications Company Limited),充分发掘和利用各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资源,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广 TIDS 技术的海内外市场商业12化应用,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2022年 3月,智慧铁路科技有限公司(SmartRailTech Applications Company Limited)完成设立。
2021年公司与成都轨道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成都交子现代都市工业发展有
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成都交控轨道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交控轨道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面向全国的公司西部区域总部,作为支撑其他区域列控系统相关业务发展的重要基地,将有利于公司高标准、高质量地融入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发挥公司自主创新、市场开拓、工程实施、人才培养等优势,加快示范工程转化、产业规模优势确立,加速形成技术体系,有效带动产品和服务销售。
同时2021年山东交控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引入新股东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资产
管理有限公司,加强双方在新一代列控技术、智慧车站、智慧培训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实现共赢,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七、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及变化情况
2021年度,公司研发费用为27173.30万元,较2020年度增长56.84%;研
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52%,较2020年度研发费用率增加1.97个百分点,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项目2021年度2020年度变化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27173.3017325.4456.84
资本化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合计27173.3017325.4456.84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
10.528.55增加1.97个百分点
入比例(%)
(二)研发进展情况
2021 年,公司除了进一步升级 I-CBTC 和 FAO 技术外,也在持续投入下一
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研发及工程化,基于车车通信列控系统(VBTC)、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AVCOS)等核心系统实现突破;加大重载铁路移动闭塞列
车控制系统、市域铁路的投入;面向城轨智慧应用,研发一体化综合承载“天枢”平台。
13基于车车通信的列控系统已完成产品研制,目前产品已获得独立第三方安全
认证 SIL4 级产品安全认证证书,在香港迪士尼线展开现场实验,并取得允许在北京地铁11号线开展试运行的授权。
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AVCOS)的多个关键技术已实现了突破:智能列
车鹰眼(TES)结合机器视觉、多传感器融合智能感知等技术,为列车行车安全提供自主状态感知及列车控制能力,于2021年在北京地铁11号线完成了技术验证,并取得了全球首个 SIL4 级系统安全认证证书;智能调度基于调度规则深度理解业务需求或故障场景,通过运筹学最优化、专家库等技术,实现运行图动态调整等功能,已完成面向多个典型场景的产品开发及测试,并完成了在北京地铁
19号线的初步技术验证。虚拟编组利用车车通信及协同控制建立列车间虚拟耦合,目前已完成算法设计,计划于2022年在北京地铁11号线开展技术验证。
重载移动闭塞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在传统 CBTC 基础上,以重载列车 349 个运行场景为基础,突破重载列车空气制动模型、货运重载复杂站场北斗定位技术、重载列车完整性检测技术等核心创新点。2021年6月完成全球技术发布,计划应用于朔黄重载铁路。
重载智能调车系统利用视觉感知技术、北斗定位以及内燃机牵引制动控制自
学习机制的自动驾驶技术,突破了大型铁路站场动态编组复杂过程完全依赖于人工的行业瓶颈,实现基于卫星定位和障碍物主动感知技术的平面自动化调车。智能调车系统已于2021年11月在万水泉南站成功完成了首次现场验证,调车效率显著提升,极大降低了司机工作强度。
公司正在研制基于快速化、公交化、网络化、自动化等特征及建设运营需求的都市圈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完成了北京市科委《兼容 C2+ATO 与CBTC 的列控系统研究和工程示范》课题验收,并成功申请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都市快轨(160-200km/h)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牵头编制工作。
交控科技所研发的天枢平台,包含“云”、“数”、“智”能力,是符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所规划的智慧城轨方向,为城轨智慧应用提供基础开放生态的全栈式能力平台。“云”平台为不仅为上层 IT 应用提供资源基座,未来更计划引入
14功能安全,将信号系统也使用云平台进行承载。“数”据平台为应用系统提供完
整的数据解决方案,并为轨道交通应用提供多套预定义的数据模型,“智”平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为不同业务场景进行算法智能赋能。2021年4月,应用天枢平台云集成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创新研究与应用》荣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1年,公司共申请专利381件,授权133件,其中国内授权124件,国
外授权9件;截至2021年底,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632件。
15截至2021年末,公司在研项目情况如下:
技术序号项目名称预计总投资规模本期投入金额累计投入金额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具体应用前景水平
列车智能网络控制 研制 SIL2 级基于时间敏感网国际国内外所有车辆
1 及健康管理信息系 60706000.00 34490075.59 71704422.92 已完成样机研制 络 TSN 的以太网综合承载
领先系统
统建设与应用项目 TCMS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已完成样机研制及封闭空间智能感知研制封闭空间智能感知检测系轨道交通及类似
SIL2 级安全认证,并在 国际
2检测系统开发与应35500000.0018159801.9338946180.88统的样机和并在特定场景示封闭空间的智能
香港荃湾线完成了示领先用项目范。化感知与检测范应用已完成系统研制及研制出新一代轨道交通列车控
SIL4 级安全认证,在香新一代轨道交通列制系统,达到通信列车摆脱以港迪士尼线展开现场国际国内外城市轨道
3车控制系统研发与90247400.0018956355.13104754091.80往受区域控制器设备控制的方实验,并取得允许在北领先交通系统应用项目式,具有更灵活的驾驶控制能京地铁11号线开展试力的目标。
运行的授权
产品开发阶段,已完成网络化运行智能调面向5个典型场景的智开发出满足网络化运营的调度国内国内外轨道交通
4度系统开发研究项40500000.0019219507.7729720365.75
能调度产品开发及测管理系统。领先运营企业
目(一期)试国内城市的轨道
研制智能运维系统,实现运维交通运维建设,智能运维系统开发产品开发阶段,智能运过程自动化执行、运维调度智国内
545700000.0021967245.4935694387.80支持单线和多线
与应用项目(一期)维系统已经初步完成能化决策指挥、运维数据信息领先路协同运维集成化管控的目的。
应用;部分产品
16也适用于大铁和
重载领域研制乘客智能服务系统有利于
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有助于乘客更加便捷出行;有助于运营国内既有城轨线
乘客智能服务系统产品开发阶段,在北京提高运营安全的服务能力,更国内路改造以及新建6开发与应用项目(一51800000.0016524692.0929070882.316号线及深圳全自动试加高效的提升应急处置的能领先线路的产品定制
期)验线项目建设实施
力、同时借助系统将有助于运化应用营更加深入的挖掘列车商业潜力,为运营提供商业收益搭建一套支撑下一代城轨列控
产品开发阶段,数字化系统研发的数字化设计应用平国内轨道交通设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国内
765400000.0029527469.9647262894.00设计应用平台基本完台,通过接入第三方平台增强计、实施、运营
化设计平台(一期)领先
成搭建平台设计能力,并面向合作伙相关企业伴开放部分数字化设计服务
重载铁路智慧车站产品开发阶段,智能调完成重载铁路智慧车站智能列国内
8关键技术研究与应45600000.0016952645.6628602494.54车系统完成首次现场车控制、智能运维、智能车站重载铁路市场
领先
用(一期)验证管理三大系统开发与现场试验
自主虚拟编组运行产品开发阶段,完成概完成自主虚拟编组运行系统的国际国内外城市轨道
9195366400.0053757502.9653757502.96
系统项目念设计研发,并建设示范工程领先交通系统完成未来智能车辆段、智能车
轨道交通孪生系统产品开发阶段,完成概国际国内外城市轨道
1097340100.0023012124.4023012124.40站、未来调度中心和智能培训
项目念设计领先交通系统中心的概念设计
面向客户体验的智搭建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
产品开发阶段,完成概国际国内外城市轨道
11能维保生态系统项61995100.0011405112.7811405112.78算平台、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
念设计领先交通系统
目新兴技术与智能运维系统、备
17品备件管理系统、智能培训系
统深度结合的智能运维大数据平台,并以此平台为引擎联动线下体验生态中心,为多地区地铁运营公司提供“培训+备品备件+维护维修”三位一体的服务
合计/790155000.00263972533.76473930460.14////
18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如下:
项目金额(元)
募集资金总额647200000.00
减:保荐和承销费用51898113.21
募集资金到账金额595301886.79
减:支付其他发行费用10137026.21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585164860.58
减:以前年度募投项目支出401597048.53
减:以前年度手续费支出4597.18
加:以前年度利息收入净额12680692.20
减:2021年度募投项目支出173167550.00
减:2021年度手续费支出1349.91
加:2021年度利息收入净额1540853.42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24615860.58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2020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及结余情况如下:
项目金额(元)
募集资金总额759999988.76
减:保荐和承销费用13000000.00
募集资金到账金额746999988.76
减:支付其他发行费用1890656.00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745109332.76
减:2021年度募投项目支出77727080.49
减:2021年度手续费支出568.32
加:2021年度利息收入净额864584.75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668246268.70交控科技2021年度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情况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
19监管要求》等法规和文件的规定,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及时
履行了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情况(不包括通过首次公开发行战略配售专项计划的间接持股)如下:
持股数量2021年度
名称/姓名类别持股比例
(股)减持情况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
3197882217.10%无
限公司5%以上股东
北京基石创业投资基金(一致行动人)
53327832.85%无(有限合伙)
5%以上股东,董事长,
郜春海178275459.53%无总经理北京交大资产经营有限
5%以上股东175448579.38%无
公司
张鸥5%以上股东134147787.17%无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
公司-先进制造产业投69979003.74%无
5%以上股东
资基金二期(有限合伙)
(一致行动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
34989501.87%无
资基金(有限合伙)
张建明副总经理29622181.58%无减持
刘波副总经理22293181.19%
732900股
李春红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4576830.24%无
王伟副总经理301200.02%无
秦红全财务总监236400.01%无
黄勍副总经理252300.01%无
刘超副总经理252300.01%无
王智宇副总经理252300.01%无
杨旭文副总经理252300.01%无
张扬副总经理252300.01%无此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通过首次公开发行战略配售专项计划间接持股的情
20况如下:
2020年末份额2021年末份额
姓名职务(万元)(万元)
郜春海董事长、总经理825825
李春红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150100张建明副总经理200200刘波副总经理170170王伟副总经理200200秦红全财务总监6020黄勍副总经理160160刘超副总经理5050王智宇副总经理2200杨旭文副总经理100100张扬副总经理120120
2021年度,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份
均不存在质押、冻结的情形。
十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截至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出具之日,不存在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
(以下无正文)21(本页无正文,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之签章页)
保荐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强赵亮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年月日
22
5e天资,互联天下资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手机版|小黑屋|5E天资 ( 粤ICP备2022122233号 )

GMT+8, 2024-6-6 06:04 , Processed in 0.267826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5etz

© 2016-现在   五E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