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1290940359
+发表新主题
查看: 620|回复: 0

时代电气: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复制链接]

时代电气: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士心羊习习 发表于 2023-4-14 00:00:00 浏览:  620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链接

成为注册用户,每天转文章赚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
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荐机构”)作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电气”或“公司”)持续督导工作的
保荐机构,负责时代电气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工作,并出具本持续督导年度报告书。
一、持续督导工作情况序号工作内容完成持续督导情况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
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并针对具体的持行了持续督导制度,已根据公续督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司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保荐机构已与公司签订保荐协
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持续督导工作开始前,与议,该协议已明确了双方在持
2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签署持续督导协议,明确双方在
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通过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尽职调查等方式日常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回访、
3
开展持续督导工作现场办公及走访等方式,对公司开展了持续督导工作
持续督导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项2022年度,公司在持续督导期间
4公开发表声明的,应于披露前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未发生按有关规定需保荐机构
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后在指定媒体上公告公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规情况
持续督导期间,上市公司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应自发现或应当发现之日起五个工2022年度,公司及相关当事人
5作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上市公司在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生违法违
或相关当事人出现违法违规、违背承诺等事项的具体情规或违背承诺等事项况,保荐机构采取的督导措施等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已督导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
督导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法律、
人员遵守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6法规、部门规章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规则及其
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业务
他规范性文件,并切实履行其所做出的各项承诺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切实履行其所作出的各项承诺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公司治理制度,包括保荐机构已督促公司依照相关
7
但不限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以及董事、规定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制度,
1序号工作内容完成持续督导情况
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等并严格执行公司治理制度保荐机构对公司的内控制度的
督导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控制度,包括但不设计、实施和有效性进行了核
限于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以
8查,公司的内控制度符合相关法
及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对外投资、衍生品交易、对子
规要求并得到了有效执行,能够公司的控制等重大经营决策的程序与规则等保证公司的规范运营保荐机构督促公司严格执行信
督导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审阅信息息披露管理制度,经核查其向披露文件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有充分理由确信上市公司
9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不
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
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陈述或重大遗漏重大遗漏
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及向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
交易所提交的其他文件进行事前审阅,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时督促上市公司予以更正或补充,上市持续督导期间,保荐机构对公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司的信息披露文件进行了审
10告;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文件未进行事前审阅的,应阅,不存在公司不予更正或补
在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五个交易日内,完成对充而应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有关文件的审阅工作对存在问题的信息披露文件应及的情况
时督促上市公司更正或补充,上市公司不予更正或补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关注上市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上海证券交易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及相关主
11
所纪律处分或者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监管关注函的体未出现该等事项情况,并督促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履行承诺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及控股股
12的情况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未履行承诺东、实际控制人等不存在未履行事项的,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承诺的情况关注公共传媒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及时针对市场传闻进行核查。经核查后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持续督导期间,公司未出现该等
13重大事项或与披露的信息与事实不符的,应及时督促上
事项市公司如实披露或予以澄清;上市公司不予披露或澄清的,应及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保荐机构应督促上市公司做出说明并限期改正,同时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一)上市公司涉嫌违反《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业务规则;(二)证券服务
机构及其签名人员出具的专业意见可能存在虚假记载、持续督导期间,公司及相关主体
14
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违法违规情形或其他不当情未出现该等事项
形;(三)上市公司出现《保荐办法》第七十一条、第
七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四)上市公司不配合保荐机构
持续督导工作;(五)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情形
2序号工作内容完成持续督导情况
制定对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明确现场检查工作要求,确保现场检查工作质量。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十五日内或上海保荐机构在对公司进行现场检证券交易所要求的期限内,对上市公司进行专项现场检查前制定了现场检查工作计划,
15查:(一)存在重大财务造假嫌疑;(二)控股股东、并明确了现场检查工作要求;
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涉嫌侵占上2022年度,公司不存在需要进市公司利益;(三)可能存在重大违规担保;(四)资行专项现场检查的情形
金往来或者现金流存在重大异常;(五)本所或者保荐机构认为应当进行现场核查的其他事项
二、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无。
三、重大风险事项
在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如下:
(一)核心竞争力风险
公司作为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需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开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资源。由于技术研发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公司对于技术及产品发展趋势判断失误、技术研发进度延误、研发成果未达预期、技术成
果转化不力,可能导致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失败或者投入市场的新产品无法如期为公司带来预期收益等情况,公司的经营业绩或将受到不利影响。
(二)经营风险
世界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国际性突发政治事件、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等各种因素对公司境外经营形成风险;境外人力资源短缺、海外部件供应紧张、项目成本增加等负面影
响仍在持续,对公司既有境外业务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公司境外项目执行周期长、技术要求严格、多数采用国际标准和本地化等要求,涉及总包方、业主、供应商等多方关系,对项目执行、工程进度和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财务风险
随着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持续推进,公司市场开拓、产品出口、境外投资并购等经营3活动不断增多,汇率波动带来了各种风险。如:国际金融环境动荡,汇率走势难以预测,
导致公司持有的外币资产与负债、外币销售及采购业务面临的资产损失增加,成本增加等风险;同时因市场反向变动,导致远期锁汇增加一定的购汇成本风险。
(四)行业风险
国家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发生变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巨头联合相关企业等可能采用规模优势及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争夺既有客户与潜在客户并压缩市场占有率。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加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技术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对下一代产品的技术迭代速度及技术研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五)宏观环境风险
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行业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国际市场不确定不可控因素增加。公司的境内主体需从海外采购部分原材料及向海外销售,公司亦在海外设立了多家经营主体负责当地的业务经营与拓展。公司的海外业务经营受到国际贸易政策以及当地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可能引发产品成本增加、订单获取难度加大等。
(六)其他重大风险
基于公司立足轨道交通和新能源双赛道的发展战略,公司业务已拓展到新能源产业。
对于处于充分竞争市场的新产业,面临行业竞争、客户接受程度、产品技术水平、质量可靠性、成本控制等多方面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存在产品技术条款不能满足业主要求、新产品的开发及发布交付进度不及预期等风险,可能导致新产业难以实现预定发展目标。
同时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业务形态日趋复杂,对公司多元产业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四、重大违规事项
2022年度,公司不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2022年度,公司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如下所示:
4单位:人民币万元
2022年末/2021年末/本期比上年同2020年末/
主要会计数据
2022年度2021年度期增减(%)2020年度
营业收入1803377.861512116.7419.261603389.8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5582.34201769.4826.67247545.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199811.89152508.8831.02187265.74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4123.55215025.47-5.07174734.8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453070.003262099.385.852385246.82
总资产4850955.484415074.529.873386572.13本期比上年同主要财务指标2022年度2021年度2020年度
期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801.6310.432.1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
1.411.2314.631.59
股收益(元/股)
增加0.05个百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617.5610.83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增加0.24个百
5.955.718.19
均净资产收益率(%)分点
减少1.57个百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10.2411.8111.56分点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80.34亿元,同比增长19.26%,主要系新兴装
备产业收入增长所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人民币25.56亿元,同比增长26.67%,主要系收入增长驱动;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1.80元,同比增长10.43%;实现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61%,同比增长0.05个百分点。报告期末资产总额人民币485.10亿元,较报告期初增长9.8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人民币345.31亿元,较报告期初增长5.85%,主要系本报告期经营积累增加所致。
六、核心竞争力变化情况
(一)领先的市场地位
公司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牵引变流系统供应商,现有牵引变流系统产品覆盖机车、动车、城轨领域多种车型,打破国际垄断,实现了列车核心系统的国产替代,并领跑国内市场。截至2022年末,高速铁路、机车牵引变流系统产品连续多年领跑国内市场。在城轨领域,据 RT 轨道交通统计,2022 年公司在公开招标的 4264辆地铁牵引变流系统订单中,中标2138辆,占比50.14%,2012年至2022年连续十一
5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在轨道工程机械领域,公司下属子公司宝鸡中车时代是
国铁集团三大养路机械定点生产企业之一,共拥有约77项行政许可,可生产50余种产品,并且不断向客运专线、城轨市场开拓。
此外,公司新兴装备业务乘势突破,纷纷挤入行业前列。其中乘用车功率模块装机量位居行业前四,市场占有率达 12.4%(来自:NE 时代);光伏逆变器全年中标 10GW,国内排名进入行业前四(来自:索比光伏网)。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装机量排名及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国内市场排名进入行业前六(来自:NE 时代)。传感器件稳居轨道交通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领域位居行业前列。
(二)创新驱动的科技能力公司深耕于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领域,形成了突出的科技创新实力,并遵循“同心多元化”战略向相关领域进行技术延伸。目前已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具备在产品设计、制造和检测等方面的持续创新能力。公司组建了技术委员会,对科研技术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并引入 CMMI、IPD 等管理体系与理念,建立了行业产品应用技术和创新前沿技术协同的研发运行模式。公司具备雄厚的科研实验、试验检测的能力,检测试验体系由电气系统实验室、电机实验室、大型振动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TSN 网络一致性
实验室等20余个实验室,覆盖公司各业务领域的研究性试验、型式试验和出厂试验。
公司拥有6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7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1个博士后工作站。
在境内外累计获得专利授权数量3588件,其中发明专利2048件;主持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48项、国内标准149项(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公司累计获批国家级项目3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7项),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
奖、中国质量奖等多项重要奖项,综合科技创新实力领跑行业。2022年公司功率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科技部评审验收,成功获批节能管控与测评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列车自主运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质。
(三)高可靠的质量与服务优势
公司一直视产品质量为生存之本,为了顺应国际铁路市场不断变化的管理要求,持续提升公司质量体系管理能力和水平,先后通过了 ISO9001、EN15085CL1 级、ISO/TS22163、IATF16949 等多项国际标准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相关铁路产品通过
6CRCC 认证,对公司产品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此外,公司还建立了覆盖设计开发、采购、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通过过程评审、过程检测、内外部审核、定期管理评审、不定期质量督察、数据分析、流程改进等方式识别
改进机会并落实责任,确保达成改进目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模式,保障了产品的高可靠性和高效性。公司于2013年获得工信部工业企业质量标杆企业,并于2016年获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公司始终坚持“品质驱动时代”的质量理念,实施严谨的质量安全管控措施,形成了“质量是生命线,是企业至高无上的责任和荣誉”的全员质量文化。
在售后服务领域,公司于2004年创立了“绿荫服务”品牌并注册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售后服务唯一“绿荫”服务商标,秉承“快速、有效、满意”的服务宗旨,全天候高质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现场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结合中国铁路总公司检修战略规划,开拓并持续优化检修市场布局,已在青岛、洛阳两地成立了检修分公司,并在全国建立了多个属地化检修基地。
(四)全产业链的协同优势
公司立足“两条钢轨”,围绕“技术”和“市场”两个同心,布局了多元化产业,已形成“基础器件+装置与系统+整机与工程”的完整产业链结构,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以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为主的轨道交通电气装备、轨道工程机械、通信信号系统、功
率半导体器件等。同时,依托公司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积累的技术、渠道、品牌等优势资源,积极布局轨道交通以外的产业,并通过持续实施精益生产、加强工艺管控能力、供应商管理等举措,全面提升产品实现能力。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和不断拓展的新兴装备业务不仅为公司提供了盈利增长点,更是公司掌握完整产业链资源、打造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且成本有效管控的供应商体系的重要保障。
(五)行业领先的高水平人才
公司拥有一批掌握行业核心技术、高端技能和经营管理的人才,专业背景涉及机械电子、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材料等多个领域,专业交叉互补性强。其中研发团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现有工程技术人员2822人,占比35.3%,超过三分之一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优秀的人才队伍为公司形成关键核心技术并保持技术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7此外,公司管理团队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原董事长丁荣
军先生拥有超过38年的轨道交通行业经验,2005年被授予第七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与成就奖,2011年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被评为中国地铁50周年致敬人物。丁荣军先生主持开发的牵引变流技术大量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带领团队构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产业技术体系。公司现任董事长李东林先生和副董事长刘可安先生亦拥有超过28年的轨道交通行业经验,李东林先生于2011年获得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和湖南省优秀企业家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刘可安先生于2014年获全国电子信息行业杰出企业家称号、湖南省省长质量奖,
2020年荣获当代发明家称号,2022年获2021-2022年“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拥有
丰富行业经验的管理层团队多年来带领公司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机遇与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
综上,2022年度,公司未发生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
七、研发投入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投入及变化情况
自成立以来,公司深耕轨道交通牵引变流系统领域,形成了突出的科技创新实力,并遵循“同心多元化”战略向相关领域进行技术延伸。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形成电气系统技术、变流及控制技术、工业变流技术、列车控制与诊断技术、轨道工程机械技术、
功率半导体技术、通信信号技术、数据与智能应用技术、牵引供电技术、检验测试技术、
深海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2022年度,公司持续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全年研发投入18.47亿元,较2021年度研发投入增长3.43%;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0.24%,较2021年度减少1.57个百分点。
(二)研发进展
2022 年度,公司完成 3000HP 重混机车核心产品研制装车及车载调试,全球首创混
合动力机车中间电压三段线控制技术;攻克机车自动驾驶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动力
学仿真技术,完成万吨重载线路试验。完成基于“再生能量利用+储能”的标准型 6MW能量调度系统在业主分区所成功投运;智能列检系统巡检机器人在无锡2号线示范应用;自主 FAO 全自动运行信号系统完成宁波外场试验验证,踏出工程化应用关键一步。
8矿卡无人驾驶实现了“安全员下车”,满足“装、运、卸”全流程无人化作业;光伏 225kW
逆变器实现批量应用;储能户外型变流器覆盖 1725kW、1575kW、1375kW、1250kW 功率等级,产品各项关键指标优于国标要求;完成全球首个大功率 IGBT 制氢电源研制以及实证测试;全自主双动力钢轨打磨车解决高海拔隧道作业世界性难题;综合检修列车
完成工电供一体化检修作业车试制与调试;突破第七代超精细沟槽 ST-MOS 技术,电流密度大幅提升。攻克 250kW 汽车高压油冷 SiC 电驱绝缘、电机轴承电腐蚀关键技术;
4500 米级自主 ROV 正式投入科考服务应用。数字化磁通门技术实现在新能源汽车 BMS、充电桩漏电流检测中首次应用。围绕公司核心技术及主要产品,新增授权专利443件,公司目前授权且有效专利数量3588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50%。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在研国家级、省部级政府机关及行业主管单位支持的研究项目30项,主持或参与31项国家级及行业级标准编制。
八、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不适用。
九、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一)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同意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1]2112号)核准,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 股)240760275 股,发行价格为 31.38 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 755505.74 万元,扣除不含增值税发行费用11184.54万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744321.20万元。2021年
9月1日,公司募集资金账户到账金额746240.11万元。上述资金到位情况已经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出具德师报(验)字(21)第00467号《验资报告》予以确认。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362168.41万元(含支付及置换的上市发行费用),为2021年度及2022年度使用,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计人民币401587.95万元(其中包含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收益及利息收入扣除银行手续费等人民币17516.25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9单位:人民币元
项目金额
实际收到的募集资金金额7462401064.80
减:直接投入募投项目2822301072.32
支付上市发行费用12556977.00
置换预先已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780193985.74
置换预先支付上市发行费用6632041.84
加:募集资金利息收入扣减手续费净额44175217.08
用于现金管理的收益130987288.09
减:用于现金管理金额3486000000.00
募集资金专户年度末余额529879493.07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公司募集资金具体存放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元开户银行名称银行账号期末余额
(注)
中信银行株洲天台路支行811160101220052638466754367.01
中信银行株洲天台路支行811160101230052651224751657.09
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株洲田心支行810000137950000005117921274.15
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株洲田心支行810000287437000001626712.51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株洲田心支行430501627836000004026059739.13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行60027737827741505057.76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株洲高新技术开发
181129010400194694224647.20
区支行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株洲田心支行430501627836000004018770874.54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行91890024921092880480894.51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行918900249210806121473214.81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行7319028187109080.00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株洲田心支行190302052920008392857311054.36
合计529879493.07
注:原中信银行株洲建设中路支行更名为中信银行株洲天台路支行
(二)募集资金合规情况
为规范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保护投资者权益,公司设立了募集资金专项账户。
10上述募集资金到账后,已全部存放于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内,公司已与保荐机构及存储募
集资金的商业银行签订了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四方监管协议,明确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上述三方/四方监管协议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范本)》不存在重大差异。
公司2022年度募集资金的存放与使用符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
件以及公司《A 股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的要求;公司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使用,并及时履行了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募集资金具体使用情况与公司已披露情况一致,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直接控股股东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589585699股人民币普通股,持股比例为41.63%。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截至2022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直接持有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投资租赁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香港资本管理
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合计45.93%股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存在质押、冻结的情形。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除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贺文通过二级市场买入持有公司股票1163股外,公司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十一、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无。
(以下无正文)11(本页无正文,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之签章页)
保荐代表人签字:
廖汉卿李鑫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年月日
12
5e天资,互联天下资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手机版|小黑屋|5E天资 ( 粤ICP备2022122233号 )

GMT+8, 2024-5-31 16:34 , Processed in 0.297350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5etz

© 2016-现在   五E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