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1290940359
+发表新主题
查看: 413|回复: 0

南网科技:2023年半年度报告

[复制链接]

南网科技:2023年半年度报告

张琳 发表于 2023-8-29 00:00:00 浏览:  413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链接

成为注册用户,每天转文章赚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23年半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88248公司简称:南网科技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报告
1/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
报告第三节“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中的“风险因素”部分。
三、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四、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五、公司负责人吴亦竹、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高星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陈雅莉声
明:保证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六、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无
七、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不适用
八、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适用□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九、是否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否
十、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否
十一、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否
十二、其他
□适用√不适用
2/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目录
第一节释义.................................................4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5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9
第四节公司治理..............................................46
第五节环境与社会责任...........................................47
第六节重要事项..............................................49
第七节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66
第八节优先股相关情况...........................................70
第九节债券相关情况............................................70
第十节财务报告..............................................71载有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的财务报表。
备查文件目录报告期内公开披露过的所有公司文件的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3/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第一节释义
在本报告书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常用词语释义
公司、本公司、南网指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
广东电网指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曾用名“广东电网公司”,系公司直接控股股东
南网、南方电网指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国网、国家电网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南网产投指南方电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系公司股东、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南网建鑫指南网建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南网能创指南网能创股权投资基金(广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系公司股东
东方电子指东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系公司股东智芯微指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系公司股东恒健资产指广东恒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系公司股东工控资本指广州工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系公司股东广东电科院指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能源技术指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系公司前身粤电科指广东粤电科试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系公司全资子公司,曾用名广东南方能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广西桂能指广西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创星指贵州创星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储能国研院指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科工指杭州科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章程》指《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中信建投证券、保荐指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人、保荐机构
会计师指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科技成果转化指南方电网利用自有实验室或生产中形成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科技成果,寻找市场主体进行合作,实施产业化开发的工作报告期指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上交所指上海证券交易所国资委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元、万元、亿元指人民币元、万元、亿元
电力指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
发电指利用发电装置将水能、热能、原子能以及风能、氢能、化学能、光能以及海洋能等转换为电能的生产过程
输电指电能的传输,把远距离的(可达数千千米)发电厂和负荷中心联系起来,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超越地域的限制变电指电力系统中通过一定变压设备将电压由低等级转变为高等级(升压)或由高等级转变为低等级(降压)的过程配电指在电网中起电能分配作用的网络
用电指通过电器具消耗电能的过程,是电力环节的最后节点智能电网指以物理电网为基础(中国的智能电网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
4/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
集成所形成的新兴电网,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
一次设备指在电网中直接承担电力生产、输送及电压转化的输配电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及电流互感器等
二次设备指对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控制、保护、调节的辅助设备,如各种测量表计、绝缘监测装置、控制和信号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化
装置、直流电源设备等
储能指电能的存储,将电能以各种形态存储起来,在需要时释放出来,实现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能量转移。其中电化学储能是指通过电池所完成的能量储存、释放与管理过程,是目前储能最重要的应用形式
kV 指 电压单位:千伏
kW、MW、GW 指 功率单位:千瓦、兆瓦、吉瓦,1兆瓦=1000千瓦,1吉瓦=1000兆瓦
变电站指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收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
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配电站指电力系统中将电送到用电设备或用户的作业站点,是电网的末端,一般配电站的容量较小,电压等级低于变电站机器人指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公司的机器人是指以机器人为载体,搭载可见光摄像机、红外热像仪、局放检测仪等检测设备,实现对变电站、配电站、隧道管廊等场站设备及环境的全天候、全方位、全自主的陆上智能巡检、监控及分析
新型电力系统指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坚强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注:定义来自国家能源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
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
一、公司基本情况公司的中文名称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中文简称南网科技
公司的外文名称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Technology Co.Ltd.公司的外文名称缩写 CSG Technology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吴亦竹
公司注册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西华路捶帽新街1-3号华业大厦附
楼501-503室公司注册地址的历史变更情况无公司办公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水均岗6号粤电大厦公司办公地址的邮政编码510000
公司网址 https://tech.csg.cn/
5/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电子信箱 nwkj2021@126.com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二、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姓名赵子艺李方勇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水均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水均岗6岗6号粤电大厦号粤电大厦
电话020-85127733020-85124771
传真020-87771313020-87771313
电子信箱 nwkj2021@126.com nwkj2021@126.com
三、信息披露及备置地点变更情况简介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名称 《经济参考报》www.jjckb.cn
《中国证券报》www.cs.com.cn
《证券日报》www.zqrb.cn
《上海证券报》www.cnstock.com
《证券时报》www.stcn.com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 http://www.sse.com.cn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公司证券投资部(董事会办公室)
报告期内变更情况查询索引/
四、公司股票/存托凭证简况
(一)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不适用公司股票简况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人民币普通股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南网科技 688248 不适用
(二)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不适用
五、其他有关资料
√适用□不适用名称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66号4号楼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签字的保荐代表
保荐机构龚建伟、温家明人姓名
持续督导的期间2021年12月22日-2024年12月31日
6/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六、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一)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本报告期本报告期比上年主要会计数据上年同期
(1-6月)同期增减(%)
营业收入1256983635.90701184239.5079.2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784909.3080847438.2643.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
104182689.4378229297.5233.18
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8918413.59-163019234.04不适用本报告期末比上本报告期末上年度末
年度末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34438909.502589241500.201.75
总资产3672881758.663695911629.01-0.62
(二)主要财务指标本报告期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主要财务指标上年同期
(1-6月)增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0.210.1450.00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0.210.1450.0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0.180.1428.57收益(元/股)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393.27增加1.12个百分点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增加0.79个百分点
3.953.16
净资产收益率(%)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5.725.58增加0.14个百分点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不适用
(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27%,主要原因为:公司抓住市场机遇,积极开拓市场获取新订单,各类销售业务持续稳定增长,其中储能项目收入占营收比重提升,部分大型储能 EPC项目的完工验收带来储能系统技术服务收入高速增长。
(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
长分别为43.21%、33.18%,主要原因为:随着营业规模扩大,营业收入增长带来净利润增长。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891.84万元,主要原因为: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央
企、大型国企,其财务收支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导致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款具有季节性,年中应收账款余额增长较快;加之随着业务增长和订单规模的扩大,采购支付的现金增多,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
(4)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同比增长均为50.00%,主要原因为2023年1-6月净利润增长所致。
七、境内外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差异
□适用√不适用
7/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金额附注(如适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
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偶发性的税收返还、减免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6766678.52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
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
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4246636.11值产生的收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损益
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整合费用等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的损益2884277.05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
衍生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和其他债权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
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978630.92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
减:所得税影响额1316740.89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合计11602219.87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
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不适用
8/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九、非企业会计准则业绩指标说明
□适用√不适用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致力于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智能设备”的综合解决方案,保障电力能源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效率提升,促进电力能源系统的清洁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公司以电源清洁化和电网智能化为主线发展主营产品,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公司逐步发展出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的两大业务体系。公司的技术服务包括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和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2个类别;智能设备包括智能监测设备、智能配用电设备和机器人及无人机3个类别。公司的技术产品应用于电力能源系统的电源侧(发电环节)、电网侧(输电环节、变电环节、配电环节)和用户侧(用户环节)相关环节。其中,储能系统技术服务主要应用于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用于提升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电源调峰调频能力,电网灵活调节和应急支撑能力,用户侧峰谷调节能力,以解决新能源并网时因其随机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的冲击;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主要对常规火电进行检测和调试,提高机组安全运维、灵活调节能力,降低故障率,节能降耗,适应新能源接入以及降低污染物排放;以及电网侧和用户侧的设备功能性能测试和质量评估,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智能配用电产品用于对配电网和用户侧设备进行运行状态监视、智能化控制、智慧化运维;智能监测设备用于对电力设施及其所处环境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器人及无人机用于自动化巡检。
另外,公司围绕电力生产构建源网荷储智慧联动平台,打通能源产供储销环节,服务电网调度机构实施灵活性资源调控,助力工商业园区开展能量管理并参与电力市场。公司推出源网荷储智慧联动平台助力构建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相关技术,提出了“4个基础+1个平台”的联动模式,四个基础是“源”、“网”、“荷”、“储”四个方面的基础技术,包括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电网设备可靠性提升、负荷状态精准感知、提升储能系统安全等八大关键技术,一个平台是源网荷储智慧联动平台,具备智慧辨识、智慧跟踪、智慧认证等六大核心功能。
9/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公司为进一步开拓广东省外市场,推进公司战略实施,成功收购贵州创星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与广西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0%股权,这两家公司是电力技术服务领域的区域头部企业,与公司在电源侧和电网侧试验检测业务上具有协同效应,收购后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实现专业化整合,做强做优做大试验检测的优势业务,并且有利于公司将技术服务业务和智能设备业务推广至广东区域外市场,提升公司经营效益。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公司的盈利主要来源于技术服务和设备销售收入。在实际经营中,公司通常根据客户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电力能源综合解决方案。公司通常结合自身产品的技术优势、成本构成和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报价等因素综合确定各项目的服务及产品价格,随着公司产品日益成熟以及业务规模的逐步扩大,公司会相应调整产品的报价和毛利水平。同时,公司坚持持续创新,不断实现产品的迭代升级和功能优化,以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和盈利水平。
2、研发模式
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行业政策及技术储备发展趋势,分别建立产品研发与技术研发的“6+1+X”研发模式。
(1)具备成熟技术基础的产品研发模式
公司在智能试验检测技术、清洁燃煤电厂技术、新能源高效消纳技术、智慧巡检技术、智能
配用电技术、智能监测技术等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6”大方向分别设立事业部,在事业部下建立了“技术总监+产品经理+研发项目组”相协同的产品研发模式,分别对研发布局及技术方向把控、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研发项目的研发计划实施和输出负责。
(2)公共技术和新技术研发模式
公共技术和新技术研发任务由产品研发部在公司战略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及实施。挖掘新技术及公共技术需求,采用“揭榜制”面向全公司招募“X”个研发项目团队,完成项目内容的开发及输出。同时为团队配置项目导师进行技术路线指导,确保研发效率和技术先进性。
3、采购模式
公司以公开采购为主要模式,在南方电网电子采购交易平台(https://ecsg.com.cn)、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www.cebpubservice.com)等公开采购平台发布采购公告,接受潜在投标人投标。采购方式分为招标采购和非招标采购。招标采购是指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的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公司自主经营类项目达到招标条件所采用的采购方式。实施过程中,由公司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发布招标公告、组织评标工作,并将评标委员会的评标报告提交给公司采购承办部门。然后,根据招标项目的金额不同,由公司的招标业务工作组或招标领导小组会议审议评标报告,确定最终的招标结果。
非招标采购,是根据公司的采购管理办法,不属于依法必须招标的采购项目均可采取非招标采购方式,分为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电商采购、零星采购等方式。
10/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对于产品生产加工所需的物料采购,需送样检测合格后才能下达批量供货订单。同时,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建立了供应商日常沟通机制,以及不良行为的惩戒机制。
4、服务模式
(1)储能系统技术服务模式
根据向客户交付的成果不同,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分为调试技术服务和集成服务两大类。调试技术服务模式为公司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现场评估,制定详细的综合解决方案及现场服务计划,根据计划提供系统优化调控等服务。服务结束后,根据需求编制项目报告,经审批后出具给客户。集成服务为公司根据客户需要,开展前期项目研究,制定技术方案,采购或开发特定零部件、软件或设备,开展设备功能设计、设备组装、设备单体调试、功能组合、优化或技术改造等工作,设备性能测试合格后交付给客户。
储能系统技术服务集成模式下,公司需要履行的义务视项目情况或客户的需求不同会有所不同,仅有在 EPC模式下,集成模式包括工程实施节点。
(2)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模式
根据服务场景的不同,公司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分为电源侧与电网及用户侧两个类别。
电源侧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模式与储能系统技术服务模式中的技术服务模式基本相同,主要包括发电机组工程调试、技术监督、涉网试验、机组状态评估、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机组灵活
性改造、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等服务。
电网及用户侧试验检测服务分为客户现场检测服务和送样检测服务两大类。客户现场检测服务是指依据相关检测标准或规范,由公司编制工作方案,携带检测设备,在客户现场完成检测服务,并出具经审批的检测报告给客户。送样试验检测服务是指公司收到客户寄送的检测样本后,按照公司标准化检测流程,在公司标准实验室中完成检测服务,并出具经审批的检测报告给客户。
5、生产模式
公司专注于智能设备核心软件开发、硬件定制化设计、物料选型、样机试制及小试验证,批量生产环节主要采用委托第三方进行外协加工生产。第三方外协单位根据公司技术资料要求,按产品具体情况开展生产,主要包括生产物料采购、组装、软件烧录、测试、组装等环节。
6、销售模式
公司客户群体主要为电力系统企业,该类客户主要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服务和设备的采购,因此,公司主要通过参加竞标获取业务合同。2022年公司的产品销售仍主要采取线下直销模式,同时公司通过南方电网电子商城线上销售份额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目前,公司产品仍以国内销售为主,主要通过投标信息搜集、客户介绍、主动上门拜访、线下展会宣传推广等形式获取商机,采取公开投标、竞争洽谈等方式取得订单。为进一步增强省外市场开拓和客户服务能力,公司着力优化了营销组织架构,扩充营销队伍且在南京、贵阳等地新增服务网点,分片区开展市场开拓和客户维护工作。同时,公司在交警、轨道交通等非电力行业业务取得了较大增长。
(三)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储能技术服务持续发力,试验检测及调试板块打破地域壁垒
储能技术服务方面,中标南网区域最大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佛山南海储能项目,单个项目中标金额首次突破5亿元,新型储能龙头企业地位不断巩固提升;公司完成的储能系统技术服务项目营收近7个亿,其中包括广西南宁武鸣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广东梅州五华河东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项目、云浮供电局 110kV 凤凰站储能项目、广东雷州电厂储能辅助调频项目、广东潮州电
厂储能辅助调频项目、台山电厂 6-7 机组储能辅助调频项目等 6个大型储能 EPC 与集成项目,累计装机容量为 220MW/350MWh。
电源侧试验检测业务持续打破地域壁垒,中标广西 600MW煤电机组、四川资阳 2台 9H燃机调试、国能京能智能发电平台研发等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建设南方区域智慧监督平台,完成广东省内90个电厂的技术监督工作;完成机组大小修性能试验、锅炉燃烧优化、精准喷氨和机组自动
化改造试验106项,提高传统煤电性能指标和智能化水平;完成高压设备预试试验和机组涉网试验 75项,提高机组可调性和电网稳定性;完成湖北仙桃 600MW机组精准喷氨改造,进一步降低机组污染物排放指标,并在广东能源集团和广州恒运集团内推广应用;完成北京高安屯燃机电厂故障自恢复项目,实现机组故障精准识别、自动恢复和少人值守。稳步推进中电荔新废水零排放 EPC
11/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项目。公司调试的全国首台(套)东方三菱 H 级燃机点火成功。立足广东市场,业务逐渐拓展至山东、北京、安徽、贵州、湖北等地区。
电网侧试验检测业务稳健发展,电力设备 X 射线无损检测、电气一二次设备及材料品控检测和仪器仪表检验校准等试验检测业务量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报告期内,中标广东电网电力设备 X射线检测项目、贵州电网基建工程耐张线夹 X射线检测项目,合同额约 5500万元,南方电网范围内 X射线检测业务市场占有率超过 50%;不断扩大南方电网区域品控检测业务范围,中标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物资品控检测服务项目,品控检测业务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中标广东电网各地市局仪器仪表检验校准额约2200万元,广东电网范围内仪器仪表检验校准业务市场占有率超过70%。
2.智能监测设备拳头产品市场广阔,智能配用电设备应用广泛
智能监测设备围绕推动输变配设备智能化及电网运行生产数字化提升的目标,将智能监测技术进行迭代升级,研发电力视频图像分析、故障定位、行为监管等多个类别产品,其在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均领先行业,在电力行业应用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到目前为止,投运的智能监测装置覆盖全南网和国网核心地区,运行效果良好。按照数字生产推进智能运维体系建设的要求,公司投入资源积极开展电网侧智能运维巡视技术和系列装备研发。在变电站运维场景中完善了二次设备远程运维产品系列,有效减轻了变电管理所、调控中心等单位的运维压力,推动传统运维向“机器代人”新型运维模式转变。在配电网运维场景中已形成包含移动运维终端、多参量便携式检测装置、AR/VR 智能头盔的完整系列装备。报告期内,智能监测设备在南网区域中标金额超
5500万,首次中标国网上海电力公司布控球项目。
智能配用电设备推动基于“丝路 InOS”的智能设备迭代升级;推动量测示范区建设,推动“智能量测终端+X”方案成果批量应用;基于现有配用电统一操作系统“丝路 InOS”,开展智能配用电设备研发,打造新型营配融合解决方案,建设“智能量测+数字生产”融合示范区。通过融合示范建设,总结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实现营销和配网数据融合互通,提升中低压配电网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好支撑客户服务,促进现代供电服务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配电自动化站所终端、馈线终端、自动化成套设备广泛用于南网五省区配电网建设,一二次融合成套设备已在用户市场批量使用,新能源并网成套设备在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联动场景下也获得市场高度认可。报告期内,智能配用电板块斩获南网首届商业模式创新大赛一等奖,首次中标国网北京电力公司宽带双模通信模块项目,在国家电网计量自动化领域取得业绩新突破。
3.机器人与无人机产品优势日趋凸显
机器人与无人机方面,“慧眼”无人机巡检系统首获国网江苏、湖北试点许可;中标广州市公安局警航支队无人机系统平台,中标南方电网首次采购带电作业机器人项目,产品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在智能巡检机器人方面,完成轻量化巡视遥控机器人小批量试产,在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及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试点应用50余台,完成变电站室外四足巡检机器人研发样机测试验证,拓宽延伸机器人产品线,确保产品和技术保持引领性和新颖性。在智能巡检无人机方面,完成“慧眼”4.0机库产品核心功能升级研发及系统功能扩展重构,模块化机库进入试产环节,定制化无人机首次执行电力专网环境蛙跳飞行巡检任务,“慧航云”精细化航线新版本上线,实现新能源场站光伏板智能识别与台账自动生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海洋六大产业专项项目“深远海风电场无人机智能自主巡检关键装置与系统研制”通过中期考核,积极向交警、新能源等领域深入拓展应用,实现网格化全自动巡检,打造全行业无人化智能巡维提供商。在带电作业机器人方面,10kV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新产品鉴定,在广东电网公司佛山、韶关、肇庆、江门等供电局试点应用,累计完成竖直排列线路和品字排列线路断、接引线作业160余次。
4.股权投资项目取得显著进展,助推公司跨越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联合上下游6家龙头企业,合资组建创新中心实体公司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建立广东省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联盟,包含多家产学研用创新主体,并完成广东省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广西桂能和贵州创星公司的投资并购,两家公司均具有电源和电网调试双一级资质,与公司在业务和技术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收购后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技术共享、市场拓展和人员互用等方面形成良好的战略协同效应,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技术和业绩
12/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水平。
(四)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电力技术服务行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储能系统技术服务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储能技术日渐成熟的共同作用下,报告期内储能行业蓬勃发展,储能市场进入了规模化发展新阶段。2023年6月5日,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能源局联合印发《广东省促进新型储能电站发展若干措施》,文件明确:推进新能源发电配建新型储能。按照分类实施的原则,2022年以后新增规划的海上风电项目以及2023年7月1日以后新增并网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和陆上集中式风电项目,按照不低于发电装机容量的10%、时长1小时配置新型储能,后续根据电力系统相关安全稳定标准要求、新能源实际并网规模等情况,调整新型储能配置容量;鼓励存量新能源发电项目按照上述原则配置新型储能。
根据 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不完全统计,截止 2022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12700MW。根据《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预计到 2025 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超过 30000MW。《指导意见》发布后,各地相继发布“十四五”储能发展目标,根据 CNESA(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3 年 1 月发布数据,全国已有 26 个省市规划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的装机目标,总规模接近 67000MW,远高于 30000MW 目标,则未来 3年我国将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近 54300MW。
(2)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
2020年中国作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火电、海上风电检测及调试服务规模与火电、海上风电等发电机组的建设规模息息相关。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的“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方案”,对存量煤电机组进行“三改联动”。电力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面临着加快能源结构从以煤炭发电为主向清洁低碳能源为主转型的要求,随着我国发电机组容量的持续增长以及能源结构优化,新能源装机比重的上升,在巩固传统服务优势的同时,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新兴业务迎来增长。未来,基于清洁火电、海上风电、核电等发电模式的试验检测及调试技术服务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023年6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案例解读》第六、七章,其中第七章提到要完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
“十四五”风光等主要新能源已实现平价无补贴上网,对财政政策支持的方向和模式需求发生变化,对金融政策的需求增加,金融政策可发挥更大的作用。《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和落实财政金融政策,加强央地联动,按照以收定支原则,对部分领域予以针对性支持。对于深远海风电,“十四五”期间需启动深远海风电示范,利用央地联动安排资金支持,资金规模按照以收定支方式确定,如果地方安排资金量有限,建议做好经济性预估,适度加大单位投资或度电补贴力度,并据此确定可支持的试点示范项目规模。
为进一步建立试验检测业务专业优势,公司全资子公司粤电科正快速、稳步推进各项试验检测资质能力建设工作,完成 CNAS资质共 1822项检测能力的申请,并取得相应证书。报告期内,粤电科取得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证书(乙级),在检测业务专业领域不断向纵深发展,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升检测业务专业水平。
2、智能设备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智能配用电设备
*智能配电设备
“十四五”期间,配电网智能化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国家电网2022年发展总投入目标为5795亿元,其中计划电网投资5012亿元;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规模达到6700亿元,相比“十三五”期间提升近20%。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出“大力推进高比例容纳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的智能配电网建设”,进一步推动智能配电设备的功能和特性朝向具备自愈能力、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提供更高的电能质量、支持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支持与用户互动、对配电网及其设备进
行可视化管理、提高配电资产利用率、提升配电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方向发展。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南方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广东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电力高质量发展(2021-2025年)》的通知中,在加强智慧高效数字电网建设方面提出“全面加强城镇配电网建设,构建强简有序、灵活可靠、先进适用的配电网,提升城镇地区供电可靠性及供电安全水平,着力解决负荷供应能力不足、网
13/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络结构薄弱、设备重载过载等方面问题”。因此,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配电网将成为重点,围绕数字配电网建设将以“配电终端+”为核心,融合新型传感、5G 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跨领域集成应用的技术特征,开拓多种形态配电终端,并与一次设备深度融合,形成完整智能配电数字化解决方案。
公司在智能配电设备产品领域,面对不同市场的需求,研发包括自主可控、国网标准化等多种不同形态的配电终端,以与一次设备深度融合,组合成满足用户多种配置需求的自动化成套设备。通过将配电终端与传感设备、新能源并网开关设备等集成整合,构建形成配电房/台区监测解决方案和新能源配网接入解决方案,全面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和数字配电网建设。
*智能用电设备
国家《“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研究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能源融合发展,开展能源领域用智能传感和智能量测研究。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强化计量数据的溯源性、可信度和安全性;要完善碳排放计量体系,开展用电信息推算碳排放量、烟气排放测量等技术研究与应用;推进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储能及并网控制计量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电力系统下,量测体系既能够准确计量发输变配用各环节不同类型电源的电量,又能够提供准确的低压侧拓扑档案及台区接入的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等电源的情况,对应用电量测体系的感知能力、量测对象接入能力、数据采集能力、动态即时交互能力、业务应用能力都将提出更高要求。
公司将积极把握机遇,发挥公司核心技术配用电终端操作系统“丝路 InOS”价值,在智能用电方向,围绕“丝路”操作系统生态,以电力物联网核心模组、低压配用电可视化及 AI深化应用为重点科研方向,构建基于“丝路”的系列产品,打破源网荷储各端信息壁垒,实现多元信息协同融合和有效应用,实现灵活的电碳计量、动态分时电价调节、以及电力用户灵活双向互动,以数字技术助推能源消费革命,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国家“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
(2)智能监测设备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各环节所处的环境和场景也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依靠传统的人工对电网运行状态和人员作业行为进行监测,已经无法满足电网智能化的要求,且面临效率低和安全可靠性不强的问题。在电力设备及运行环境监测方面,为满足电网输、变、配电设备数字化远程巡视、智能运维等生产组织模式的智能化需求,智能监测设备主要朝着传感器一体化集成、软件定义终端、泛在物联、云边计算协同等方向发展。新一代智能监测设备将具备如下特征:
终端硬件层面,集成各类新型传感器,实现视觉传感、电信号、定位信号、气象信号、红外等传感器深度集成,并按照输电、变电、配电等应用场景和安装位置灵活适配;终端软件层面,实现多维传感数据的统一处理,并支持智能监测算法的远程下发和迭代升级;通信层面,覆盖电网内网、运营商网络以及自组网等通信场景,实现泛在物联;平台层面,实现云端全维度数据融合、AI 算法赋能和智能运维业务场景全覆盖。在作业安全及人员安全监测方面,行业用户重点关注作业管理、施工机械、人身安全、环境和工器具五类对象,其中作业管理的业务需求包括信息督查、多源数据提取、作业行为识别、违章数据分析等方面,施工机械安全监测的业务需求包括大型机械施工、防误碰带电设备、作业区域监测、带电区域告警、防外力破坏等方面,人身安全监测的业务需求包括近电告警、触电风险识别、人员立体防护、误登杆塔告警、现场安全督查、线上视
频督查、越线识别、登高告警等方面,环境监测的业务需求包括安全隐患排查、隐患自动识别、隐患治理跟踪等方面,工器具监管的业务需求包括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基于云边端协同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作业触电风险智能辨识技术、电网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高精度定位技术、电力图像
识别技术、基于无线射频传感的工器具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将成为作业及人员安全监测的发展重点。
公司在变电智能监测领域实现变电站内机器人、无人机、摄像机联动,并基于集控终端本体AI 模块就地化处理视频图像数据,满足用户现场巡视需求。基于大数据分析,利用视频监控、智能门禁、电子围栏等装置,结合人员资质信息、工作票信息,实现安全管控。在输电智能监测领域,基于状态感知和机器视觉技术,打造输电线路运行环境智慧可视、本体状态智能可感的全域监测产品解决方案。在作业及人员安全监视领域,针对用户到位监督覆盖不全、违章督查质量不高、作业行为自控不强、业务数据贯通不足四个问题,研发作业现场可视、违章在线可识、作业
14/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风险可感,作业流程可控等智慧安监类产品,助力实现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智能化机器代人及管理模式革新。
(3)机器人及无人机
根据国家《“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推进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发和产品示范推广,加快医疗、养老、电力、矿山、建筑等领域机器人准入标准制订、产品认证或注册,鼓励企业建立产品体验中心。
探索建立新型租赁服务平台,发展智能云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
2022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可靠性管理办法(暂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22年
第50号),要求电力企业加强无人机巡检等先进技术应用,优化输变电设备运维检修模式。
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研
制能源基础设施巡检、操作等机器人产品,推广机器人在风电场、光伏电站、枢纽变电站、重要换流站、主干电网、重要输电通道等能源基础设施场景应用,推进机器人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助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在电力能源领域,“十四五”期间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均制定了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电网建设规划,加速电力企业转型升级。机器人无人机是电网生产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在变电设备巡视方面,要实现机器巡视为主、人工检查性巡视为辅的巡视模式,巡视工作的重心由现场人工巡视转变为远程巡视和后台数据分析,实现 110kV及以上线路数字化通道建设100%覆盖,多旋翼无人机自主巡检100%覆盖。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规划,电力巡检机器人将逐步从户外场站向室内巡视渗透,电力特种无人机尤其多旋翼无人机将逐步从 220kV 以上电压等级,渗透到 10kV 配网等中低压巡视领域,机器人和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和应用规模都将得到大幅提升。
公司将充分利用好电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发挥自身在电力巡检机器人和电力特种无人机领域全技术链条的优势,加大研发攻关,持续推出室内轻量化巡检机器人、长航时无人机、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等产品,加强“慧眼”无人巡检系统生态建设,不断提升电网智能运维水平;
同时,公司也将发挥产品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发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场站等新能源场站智能巡检产品和解决方案,提前抢占新能源场站智能运维市场。
二、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按照核心技术主要应用的产品分类,公司核心技术情况如下:
(1)储能系统技术服务核心技术序核心技术技术技术核心技术先进性表述号名称成熟度来源
本技术针对电力储能系统高安全、高可靠的应用需求,通过采用“识-警-控”一体化保障技术提升电池系统“可观、可测、可控”水平,实现储能系统高安全水平提升。针对液冷储能系统
电池簇的温度一致性均衡控制问题,通过先进三维热集成优化产业化集成
1管理仿真技术,实现热管理系统流量、压降的均衡控
及安全防应用创新制,实现电池堆电芯温度一致性管理水平提升。针对护技术
电池系统能量精准控制精细度不高问题,通过融合电力电子技术实现电池精细管控和智能管控,实现储能系统在保证安全性前提下提升可用容量。相关技术已在公司大容量箱式储能系统产品中应用。
电力电子本技术采用离线仿真软件和高性能实时仿真平台,对产业化集成
2系统高精直流配电网、风电场/光伏电站、储能电站设备及控
应用创新
度建模及制策略等进行高精度建模,验证稳态、暂态并网运行
15/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并网性能特性,并进行参数整定及控制逻辑优化,保障入网设测评技术备运行安全可靠性。同时,本技术支持大容量电网模拟装置和智能化测试监控软件开发,为开展16MW及以下风电机组高/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电网适应性测
试提供技术支撑。该技术已在海上风电仿真测试/涉网试验、直流配用电系统集成、储能电站仿真测试等业务中应用。
本技术通过协调控制技术,可实现集中式储能电站和分布式储能系统聚合控制的运行优化控制,基于此项技术,开发大规模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和规模化储能集群协调控制系统,大规模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相比市场能量管理同类产品在数据管理能力、响应调度能力、能量调配产业化集成
3及优化控能力方面显著增强,规模化储能集群协调控制系统面
应用创新制技术向“远程-本地”协同调控和市场化运营“一站多用”需求,全面提升集群调控能力、辅助交易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相关技术已在公司承接的广西武鸣储能电站等标杆示范项目中应用。
(2)试验检测及调试核心技术序核心技术技术技术核心技术先进性表述号名称成熟度来源
本技术创新了高效、低成本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优化技火电厂超低术路线,实现了NOx长期稳定的超低排放,获得2019年 产业化 原始
1排放系统优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燃煤电站硫氮污染物超低排应用创新化技术放全流程协同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
本技术针对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转子及辅助系统的复杂故障,采用发电机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多维度诊断,形成了针对定子铁心内部放电、定子铁心松动、定子绕组端部振动、定子线棒气堵、转子-
轴承系统机械故障、发电机出口结构性短路等复杂故障的多维度诊断方法。研发了定子铁心内部放电辨识技术大型汽轮发,基于低磁密涡流的定子铁心片间绝缘缺陷检测技术,电机复杂故定子绕组端部动力学特性分析及振动自适应控制技术,产业化原始
2障多维度诊基于转子振动与励磁电流正相关性的转子匝间短路在线
应用创新
断关键技术诊断技术,基于动态中心辨识的转子支撑系统故障诊断及工程应用技术,基于移相椭圆的轴系动平衡技术等。相关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大型汽轮发电机和燃气轮发电机疑难复杂故
障诊断和处理领域,同时还可向航空、石油、化工、钢铁等行业的大型电机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技术获得2017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2022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一等奖及南方电网科技进步一等奖。
本技术针对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突发不稳定振动故障。在轴承稳定性、部分进汽汽流力、不稳定振动故障预判、
突发性不稳定振动现场快速抑制技术等方面出发,研究大型汽轮发
可倾瓦滑动轴承非线性油膜力求解方法,提炼基于轴颈电机组不稳产业化原始
3扬度的轴承载荷测试新方法,开发一套旋转机械密封泄
定振动快速应用创新漏和动力特性计算分析软件和部分进汽下调节级剩余汽抑制技术
流力计算软件,提纯一套针对调试或检修后机组突发振动的预判和处理策略,有效抑制了汽流激振故障,成功解决多台大型发电机组不稳定振动故障的处理。
16/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本技术解决了高效干化、受热面结焦、制粉系统堵塞、
难于稳燃、污染物排放难以控制、数值模拟优化等关键
大型燃煤电技术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燃煤电厂协厂耦合污泥同焚烧处置集成技术与工程示范装置,完成了25台燃煤产业化原始
4
焚烧处置关机组耦合生物质或者污泥掺烧工程应用,形成了5家燃应用创新键技术煤耦合污泥掺烧国家示范电厂。本技术获得了2020年南方电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一等奖、2020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等荣誉。
本技术实现了燃煤锅炉系统的深度节能,降低了燃煤机锅炉及辅机
组的原煤消耗,节省了发电厂用电,提升了机组运行智产业化原始
5运行自适应能化水平。2022年本技术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应用创新优化技术
2020年相关技术获得中国电力创新奖专利成果一等奖。
本技术针对火力发电的取水、用水和排水多个方面,研究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代替火力发电用水水源、节水
减排等关键技术并完成了工程实践,研发了火电厂废水火电厂深度
深度浓缩回用及烟道蒸发零排放集成技术,解决了火力节水及高效
发电用水、排水等技术难题,提高了用水效率,实现了产业化原始
6低成本废水
火力发电利用非常规水源、节约用水、废水减排的目标应用创新零排放集成
。本技术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存在的低碳氮比、技术
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氨氮和细菌等问题,实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作为水源用于电厂锅炉补给水。本技术获得了2019年度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本技术在机组AGC综合调频能力及智能控制、安全性防
范控制等方面实现了全面突破:1、首次提出了内反馈
控制结构的控制技术,有效解决了大型火电机组辅助调频中大工况变化、大时滞特性的控制难题;2、提出了
火电机组调数据驱动的火电机组闭环子空间模型辨识技术,解决了产业化原始
7频能力快速火电机组模型辨识的安全性难题;3、首次建立了深度
应用创新
提升技术学习的关键参数智能预测模型,实现了高精鲁棒在线参数估计;4、提出了智能煤水比控制技术、智能风煤比
控制技术和智能主蒸汽压力跟踪控制技术,解决了火电机组辅助调频中超温超压的关键安全性难题。2022年本技术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本技术首次将ADRC控制算法规模化应用在火电机组的
过程控制中,实现了ADRC在火电厂水位、汽温、风温火电机组自、协调控制等重要回路的应用,保障了磨煤机出口风温产业化原始
8抗扰控制关、协调控制系统、加热器水位、主汽温度、再热汽温等
应用创新键技术控制回路的优化控制。本技术获得2018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相关专利获得第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本技术结合电网实际和二次设备检测需求,构建了所需的电网仿真环境,主要包括:含直流多落点的交直流并电力系统数联、系统振荡、励磁涌流、短路电流超标与短路电流限
字仿真和物制、同杆并架等电网场景,自主开发了线路保护、变压产业化原始
9理模拟平台器保护、备自投、励磁调节器、汽轮机调速系统测试平
应用创新
实时混合仿台,有效地帮助了运行人员、科研人员以及设备厂商对真技术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及时解决了电网生产中问题。该技术已应用分析10多个电厂的功率振荡、非全相运行等事件的分析。
电力电子系统高精度建
10见储能系统技术服务核心技术2同左同左
模及测试技术
17/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本技术基于云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配电自动化终端的一键启动、闭环检测、远程监控等智能检测功能,电力二次设大幅提高了检测效率,最大程度减少了人为干预试验失产业化原始
11备智能化检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电能表电能量误差的在线
应用创新
测技术监测及检测,具有远程通信功能,将相关测试信息通过GPRS通信模块传送至信息中心或手持设备,实现了待测智能电能表的便捷化现场测试。
本技术采用三维成像X射线成像技术,对GIS盆式绝缘电力设备无 子、开关和刀闸等进行多角度检测成像,动态显示GIS 产业化 原始
12
损检测技术设备缺陷位置,区分开叠加的部件,更准确地分析封闭应用创新式开关设备的内部问题。
本技术基于大数据技术建成一套安全工器具检测系统,安全工器具
实现检测透明化、数据信息化、监督多样化,实现智能产业化原始
13试验检测技
检测环节全过程管理。建设了国内首家的安全工器具检应用创新术测省级系统平台。
(3)智能配用电设备核心技术序核心技术技术技术核心技术先进性表述号名称成熟度来源
本技术应用领先的操作系统内核技术,满足电力运行环境复杂性和计量数据高可靠性要求,创新智能电表轻量化Java虚拟机,并设计了5000个智能量测微应用组件。所研发的实时多任务微内核操作系统,支撑新InOS操作系
一代智能电表及高级应用的跨平台快速开发上线,填产业化原始
1统及其核心
补了国内可实用化的智能电表操作系统的空白。完成应用创新板技术
操作系统向量测终端、物联网模组、低压开关等系列
设备的拓展延伸,并实现操作系统与核心国产芯片的适配研发,构建起国产化InOS设备生态,保证了电力能源关键设备的自主安全可控。
电力二次设
2备智能化检见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核心技术6同左同左
测技术本技术建立了新一代台区终端的营配融合业务架构和
功能模型,并进行高性能硬件平台和统一软件架构定制化,实现硬件无关化和软件定义功能,同时采用边基于全链路
端“数据中心”、容器化技术,解决低压配电网数据一体化的新统一与网络协同的问题;研发了基于宽带载波时钟基产业化集成
3型量测体系
准的同步采集方法、数据调度优化方法、电能质量监应用创新及其智能应
测及分析算法等,应用于智能电表宽带载波模组、微用技术
功率无线模组、计量管理设备、低压调压器、低压回路测控终端等系列化设备的数据通信互联和诊断分析,构建低压配用电数据采集及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面向配网自本技术采用全新的模块化硬件架构设计和组件热拔插动化设备的技术,实现接口即插即用、软件功能硬件化、组件灵模块化硬件产业化集成
4活扩展配置和“整机-架构设计和应用创新组件”双维度自诊断等功能,改变了传统配电终端封组件热拔插闭式硬件系统的设备形态。
技术本技术基于云边协同架构及虚拟电厂分层分级聚合调源网荷储联控方法,研发源网荷储联动运营平台及灵活性资源调产业化集成
5动运营协调
控终端设备,实现区域源网荷储资源的可观可测可控应用创新控制技术
与多时间尺度协同配合,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灵活
18/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性资源的规模化优化聚合、双向互动与市场参与提供系统平台支撑和综合解决方案。
(4)智能监测设备核心技术序核心技术技术技术核心技术先进性表述号名称成熟度来源
本技术实现了对多腔室间隙的吹弧效果、近极压降效
10kV多腔体 应、近阴极效应及过零点熄弧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所
产业化原始
1 固定间隙防 研发的新型的10kV多腔避雷器可有效降低10kV线路雷
应用创新
雷技术击故障,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因避雷器自身缺陷导致的
10kV线路故障。
本技术采集了高压电缆缺陷及故障时刻的暂态行波在
高精度波形故障点与电缆两端之间的传播时间,在线计算故障点采样技术及到电缆任一端之间的距离;前端数据处理装置获取信产业化原始
2
故障行波综号后传输给数据接收器,在通过数据接收器到主机,应用创新合分析技术后台主机接收数据后进行波形的诊断分析,最终给出定位的故障点位置,定位误差不超过30m。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应
3见机器人及无人机核心技术5同左同左
用场景图像识别技术基于图像缺陷智能识别
、多源传感
4监测的输变见机器人及无人机核心技术6同左同左
电设备智能识别及诊断技术
(5)机器人及无人机核心技术序核心技术技术技术核心技术先进性表述号名称成熟度来源
本技术采用激光雷达或倾斜摄影技术,对电网设备及电网设备与
环境进行扫描或图像采集,开展数据预处理形成三维环境高精度点云(或可见光及红外图像点云)或倾斜面片模型,产业化原始
1三维建模与
最终还原电网场景高保真三维模型,为数字电网机器应用创新数据融合技
人、无人机等智能巡维终端应用提供高清数字底座,术为数字电网提供高清模型与交互基础。
本技术综合考虑轮式巡检机器人或无人机不同的工作环境、使用条件及关键功能,对卫星信号(北斗、GPS)、差分RTK(实时动态定位:Real-基于多模态TimeKinematic)信号、3D激光雷达、深度相机、无线感知的环境
电接收器等传感器之间的不同组合使用,通过物理及产业化原始
2感知与高精
系统上的一致性标定,实现实时的环境、物体等感知应用创新度组合导航及重构,实现环境地图及物体的探知与绘制,进一步技术可解算出机器人及无人机实时位姿和相对位移估计等
定位信息,实现机器人与无人机的可靠定位、精准导航及避障。
本技术采用非同轴传感单元下红外与可见光信息的精基于红外图产业化原始
3准融合技术,支持机器人、无人机根据定位导航技术
像的设备快应用创新
实时判断当前巡视拍摄设备的设备名称、设备调度号
19/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速测温及智等相关数据,并在拍摄图谱中进行备注,进一步对图能识别技术谱中设备进行分割,具备设备部件精确提取与自动匹配能力,有效排除背景干扰,提升巡检准确率。
本技术综合考虑机器人在电网检修作业的工作环境、
基于力-视-使用条件及关键功能,融合了视觉伺服技术、阻抗控已突破位多关节机制技术和状态反馈控制技术,建立了基于力-视-关键技原始
4械臂运动模位多关节机械臂运动模型,实现了机器人作业手臂末术,正
创新
型及柔顺控端与作业目标的柔顺接触、全自主精准作业,并及时向产业制技术制止手臂与非作业对象的意外触碰,保障整个作业过化转化程的安全、可靠、高效。
本技术针对电力施工和电力生产运维作业的不同应用场景,依托丰富的现场样本数据,实现了智能识别算法标准化开发及持续优化训练,提出电力作业现场人员安全穿戴识别、作业区域-基于深度学
人员位置关系判别、登高作业人员安全带识别、作业习的电力应产业化原始
5人员目标检测等算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算法组件;
用场景图像应用创新
从软件架构上设计了针对算力资源动态分配的机制,识别技术
实现了多识别算法并发运行与融合,并结合施工作业需求及安全监管需求,设计适配的信息关联分析逻辑,实现视频信息、传感信息、关联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展示与潜在作业风险的智能预警。
基于图像缺本技术采用图像匹配方法识别设备,针对变电站设备陷智能识别,算法对设备状态进行识别,标记读数、设备分合状、多源传感态高于90%;采用多传感融合技术,通过监测电缆接地产业化原始
6监测的输变电流及温度判断电缆绝缘情况;基于北斗定位和倾角
应用创新
电设备智能传感单元相结合的传感器,对杆塔顺向和横向倾斜状识别及诊断态进行高精度实时感知,实现对塔基所在山体浅表或技术深部岩土体微量变形进行高精度实时捕捉。
本技术在于面向分布式多元异构主体(各类机器人、无人机、自动机库、红外传感器等)的统一任务分解面向分布式
、分配及调度,并根据各主体任务的完成情况、地理多元异构主
天气情况、突发任务增减等元素复杂、动态、不确定体的通用单产业化原始
7的变化,通过群体无人机巡检优化调度的动态多目标
体控制及群应用创新优化,基于高清数字底座实现虚拟环境与物理环境的体智能调度
融合映射、虚拟对象与实体对象动态交互的任务调度技术
和轨迹规划,提高机器人、无人机的群体巡检智能水平。
公司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核心产品与服务。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获奖情况
□适用√不适用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获批省部级项目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0项;新增标准发布4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含粤电科)
20/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本期新增累计数量
申请数(个)获得数(个)申请数(个)获得数(个)发明专利5430499267实用新型专利015086外观设计专利052023软件著作权538091其他2022合计6139651469
注:“其他”包括国际专利与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3.研发投入情况表
单位:元
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变化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71887971.9939111684.6883.80资本化研发投入00不适用
研发投入合计71887971.9939111684.6883.80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
5.725.580.14比例(%)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00不适用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适用√不适用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
□适用√不适用
21/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4.在研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单位:万元序预计总投本期投入累计投入金技术项目名称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拟达到目标具体应用前景号资规模金额额水平
1红外终端495.0042.10462.67试点应用阶段。已完成了嵌入完成红外测温平台的开发,可通过行业项目成果适应多
产品及智式红外在线测温系统和红外测移动网络链接多种红外设备,实现领先种应用场景,通能管理平温平台的开发工作;完成手持红外数据的集中管理。研制的开关过平台可对红外台研发红外测温仪样机开发与测试工柜在线测温系统具备长期稳定运行数据进行集中管作,与测温平台进行对接。红能力。理,可满足电力外在线测温系统和红外测温平行业对测温类的
台的对接工作;完成红外数据需求,有效增强诊断专家系统研发、集成和测红外产品的竞争试。目前已基于此系统搭建开力。
关柜线测温系统,正在开展长期运行可靠性测试,并对测试环节反馈问题进行整改。
2“慧1176.00852.981074.70研发阶段。完成“慧眼”4.0完成“慧眼”4.0系统升级迭代,实行业系统可通过组件眼”4.0-系统升级迭代,实现平台系统现平台系统的微服务组件化改造。领先的灵活组合配机库产品的微服务组件化改造。完成三置,实现针对不升级研发维制图处理、多装备/终端接同的客户需求和及系统功入等模块的微服务改造与集中业务场景的支
能微服务管控门户集成开发。实景模块持,具有良好的组件化改的功能开发与测试。场景适应性,可造更快速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3新一代智359.006.68334.41项目结题准备阶段。完成一款完成新一代智能管控模块的研发,在配应用于配用电智
能管控模适用于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新一采用双芯异构设备硬件设计架构,用电能监测应用领代智能管控模块。 支持 5G加密无线通信,具备设备缺 智能 域,为配用电监
22/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块迭代开陷数据读取诊断功能、故障数据读监测测终端提供远程
发取分析功能、维护数据和运行数据领域运维服务。
传输口。集成标准化运维协议,支处于持对配网终端及安全防护模块的自国内
动巡视功能,支持维护数据远程上领先送后台系统。水平
4输电线路769.0081.48696.93项目结题准备阶段。完成输电计划研制输电架空线路异常预警及在输应用于输电架空
分布式故架空线路异常预警及故障定位故障定位装置、输电电缆分布式故电线线路运维应用,障精确定装置、输电电缆分布式故障精障精确定位装置二款产品。结合配路智结合监控主站的位装置升确定位装置二款样机。套开发的监控主站实现对输电线路能监自动诊断算法实级研发故障的精确定位。测领现故障诊断、故域处障原因辨识和故
于国障定位,诊断模内领型和算法可灵活先水调整。

5 1500V以 610.00 50.45 482.37 测试阶段。已完成 48V配网直 完成 48V配网直流电源系统、 行业 适用于交直流微
下输出电 流电源系统、DC750V配电柜样 750VDC可调输出电压直流供电系统 领先 电网、市政隧
压直流电 机研制及直流供电系统集成方 集成方案、DC750V配电柜开发及第 道、电力管廊、
源设备研案设计,正在开展样机内部测三方测试。高速公路等用电发试及第三方测试。领域的直流供电场景。
6作业现场677.00114.25512.91项目结题准备阶段。完成用于研制的智慧网关支持多数据源的同在智应用于智慧安监“智慧安现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智慧时接入以及解析,支持多个实时视慧安应用领域,可提全人”及网关、用于登高作业的智能安频流的获取,支持同时对多个目标监技升现场作业人员部分配套全带二款产品的样机研制。进行分析,产品具有较强的计算性术领的人身安全的防智能安全能,对视频和传感器数据可以进行域处护水平。
工器具研实时分析,快速进行智能化判断;于国制研制的智慧安全带采用高精度无缝内领
定位技术,研究以双保险监测、高先水挂低用监测等传感技术为关键点的平
23/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防高坠风险预警,为解决建设项目高处作业安全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技术方法;通过建设项目施工
过程的安全提醒预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通过全局授时同步技术,实现智能安全带的同步管理。
7基于新型595.00246.02591.25研发阶段。完成面向低压配用面向低压电网营配融合和智慧用能在配应用于配用电智
通信方式电应用领域的塑壳开关智能模管理,研发适配所有类型塑壳断路用电能监控应用领的塑壳开块样机的研制,正在开展产品器的标准化二次模组—塑壳开关智智能域,为配用电监关智能模第三方测试。能模块。该模块拥有“四遥”、保监控控终端提供远程块研发护、测量、通信、采集记录功能领域运维服务。
外,还具备边缘计算能力、支持 NB- 处于IoT/HPLC上行通信接口,BLE5.0 本 国内地通信接口、北斗定位等可选配的领先
通信接口,并有专用的扩展接口,水平根据应用场景自适应各种外挂设备。
8面向源网1058.00391.21777.26项目结题准备阶段。完成虚拟开发面向源网荷储互动的虚拟电厂在虚应用于面向源网荷储互动 电厂聚合运营软件平台(二 聚合运营平台 v2.0,可提供平台端 拟电 荷储互动的虚拟的虚拟电 期)的研发工作。 及手机 APP端的灵活性资源运行管 厂监 电厂聚合运营应厂聚合运理工具,为聚合商负荷及智慧园区测调用领域,提供虚营平台关的能量优化管理、就地电能平衡、控领拟电厂聚合运营
键技术研聚合辅助交易提供技术支持系统、域处软硬件一体化建
究成套设备及技术服务,全方位提升于国设、运维服务。
各类用户能源管控水平与灵活性资内领源市场价值。该平台二期建设增加先水高级服务订阅功能并实现峰谷套利平
算法注册发布,完成储能集控功能开发及本地调试,为后续业务拓展提供支撑。
24/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9新型煤炭401.0039.20306.49研发阶段。已完成煤流自成型煤流自成型阻燃添加剂:该阻化剂行业广泛应用于煤
阻燃剂及阻燃添加剂和凝胶型复合阻化具备明显的抑尘和防雨水冲刷作领先矿,码头及电厂其机械化剂研制及制备工艺。用,良好的施工性能和较好的生物高挥发性原煤储作业装置降解性能等物理及化学阻化等多重存及转运过程中
的开发功效,凝胶型复合阻化剂该阻化剂的阻燃处理。
具有良好的灭火及阻燃效果。经过90天试验期,阻化温度为249℃,
热值减损3.01%。
10垃圾焚烧475.0012.09377.48研究定型阶段。耐垃圾焚烧高开发出耐磨损、耐垃圾焚烧高温腐行业项目成果可广泛
锅炉新型温腐蚀的合金涂层技术已完成蚀的合金涂层技术;开发出集清领先应用于各种垃圾
防结焦防涂层成份研究和制备工艺研灰、除焦、防腐功能一体的新型复焚烧锅炉。
腐蚀技术究,已完成实验台试验研究。合多元清灰除焦剂开发复合除焦剂已完成抗腐蚀性实验室研究。
11全自动智288.0070.80278.48研究定型阶段。已完成生物质研制出智能机械采制样机,在电厂行业项目成果可广泛
能生物质燃料机械采制样机关键部件设现场实施应用,实现固体生物质入领先应用于生物质电燃料机械计、制造、性能测试及整机功场燃料自动采样、送样、制样(破厂、传统煤电企采制样机能测试,完成智能控制系统程碎、缩分、收集)、弃样(回收或业,实现“机器研制序编写及测试。储存)等功能,替代人工采样。开代人”,提高入发出智能控制系统,具备车厢停位厂燃料验收准确和煤流位识别、三维坐标采样点的性,技术性革新精确定位、采样点按照随机采样要电厂现有采制样
求随机分布、系统报警及保护功现状,为贸易双能、故障自诊断功能、远程监控功方提供公平互信能。编制国家能源行业生物质燃料的交易机制。
机械采样方法。
12重型燃机400.00128.44302.35研究定型阶段。提出了一套重研发重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振行业项目成果可应用
自动同步型燃机振动控制方法,研发了动控制技术,提高检修工艺水平。领先于带自动同步啮啮合装置自动同步啮合装置监测系统,研制自动同步啮合装置状态监测系合装置的新型燃状态监测实现选择性啮合,解决了因随统,实现啮合装置角度可观、可测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及振机啮合产生的振动问题。和可控。机组的振动监测
25/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动控制优和治理,提高机化技术研组安全运行水发平,将随机啮合改为选择啮合,提高机组灵活性。
13基于尿素295.0082.20239.82研究定型阶段。开发了尿素制开发尿素制氨过程优化技术,解决行业可广泛应用于各
制氨的火氨的火电厂脱硝系统全过程精反应器腐蚀和管道结晶堵塞的问领先火力发电厂脱硝
电厂脱硝准控制关键技术,解决尿素制题,实现制氨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系统优化改造。
系统全过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开发尿素制氨快速响应技术,解决程精准控 题,实现脱硝出口 NOx浓度稳 制氨过程严重延迟的问题,实现脱制关键技 定控制,避免 NOx超标等环保 硝出口 NOx浓度稳定控制;开发氨术与工程事故发生。气分区调平优化技术,解决氨气分应用布不均、空预器堵塞的问题,实现脱硝出口局部氨逃逸稳定控制;开
发脱硝系统全过程模拟优化技术,解决因设计缺陷导致脱硝效率偏低的问题,实现脱硝系统设计全面优化。
14厂级负荷652.00199.84428.87试点应用阶段。已完成厂级负开发出1套厂级负荷优化控制系行业可广泛应用于各
优化控制荷优化控制系统的开发和测统,助力火力发电厂节能降耗,能领先火力发电厂厂级系统开发试。目前正在现场开展与调度耗率降低0.1%以上。自动发电控制领及电厂的通讯联调工作。域。
15电站锅352.000323.45研究定型阶段。开发了锅炉受开发锅炉智能吹灰核心算法及实现国内可广泛应用于燃
炉、工业热面积灰结渣可视化平台,完方法。开发锅炉热力计算、水动力领先煤电厂、工业锅锅炉、垃成了智能吹灰核心算法研发,计算、壁温计算、数值模拟平台,炉垃圾焚烧电厂圾焚烧电开发了锅炉热力计算、水动力能够实现锅炉水动力、热力性能在智能吹灰与积灰
厂高温受计算、壁温计算、数值模拟平线计算。研发锅炉积灰监测判断算结渣可视化监测热面积灰台,能够实现锅炉水动力、热法,实现积灰状态识别。领域。
结渣可视力性能在线计算。研发了锅炉化及智能积灰结渣可视化监测算法,实
26/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吹灰监测现积灰状态辨识技术。开发污控制设备染率在线计算算法,实现稳态和非稳态下污染率计算。
16垃圾焚烧1186.0031.01768.16研发阶段。完成了垃圾焚烧电开发垃圾焚烧炉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国内可广泛应用于垃
电厂锅炉厂超低排放技术路线研究,开平台,垃圾焚烧电厂烟气多污染物先进圾焚烧电厂燃烧燃烧及烟发了垃圾焚烧炉三维数值模拟脱除技术。研发新型活性炭和飞灰及污染物脱除领气多污染计算平台。研制了新型活性炭固化剂。开发了垃圾焚烧电厂超低域,满足日益严物协同脱性能评价装置,通过烟气模拟排放系统物料平衡计算算法,实现格的垃圾焚烧电除关键技试验完成新型活性炭产品的性了超低排放系统能耗精确计算。厂超低排放要术研究与能评价;开发了飞灰固化剂的求。
工程应用优化配方并完成了小试试验。
开发了垃圾焚烧电厂超低排放
系统物料平衡计算算法,实现了超低排放系统能耗精确计算。
17智慧电网1125.0042.85691.91项目结题准备阶段。1.完成三1.完成数字孪生在安监方面的落地行业项目成果可应用
机器视觉维立体安监的研发,试验结果实现,将二维安监升级到三维立体先进于作业机器人、通用技术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在海门电安监,实现多人多部位,无需外设水平巡检机器人、无研究厂部署运行,后续逐渐将其推进行全局定位的效果。2.将目标的人机、视频安监广到更多应用中。2.完成作业六自由度位姿感知在边缘端进行落等领域,技术具机器人作业目标位姿感知算法地应用,并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给有前瞻性,感知(即六自由度姿态估计算法)服务于作业机器人。3.将无人机应数据信息丰富,的研发,正在室外试运行。3.用于风力发电机的日常巡维工作市场前景良好。
完成叶片巡航角自动与半自动中,通过智能图像识别算法识别风计算算法模块的开发。4.完成机叶片的外观缺陷,减轻人工巡维配网台架异常缺陷的智能图像的工作压力。4.开展对配网台架的检测算法(一期)的开发。设备本体异常缺陷和外破威胁的智能识别,包括工程车、烟火、小动物、人、植被、飘挂物、熔断器断
开等识别目标,达到预警/及时告警的效果。
27/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18 InOS操 420.50 26.94 387.41 研发阶段。完成 InOS操作系 形成 InOS操作系统软件平台内核及 行业 适用于操作系统
作系统软统测试工具平台开发,建立可核心中间件测试要求、测试接口及领先软件测试、功能件平台测 靠性、安全性及可用性的软件 用例,构建 InOS操作系统软件平台 组件升级测试应试技术研 质量模型,实现 InOS操作系 测试支撑能力。 用场景。
究统核心模组测试用例、测试接口及测试方法。
19智慧垃圾893.1021.13698.30研发定型阶段。已完成智慧电开发基于垃圾处理的全周期智能化行业近年来,垃圾焚
电厂关键厂技术总体性研究,已完成无技术,包括:无人化智能垃圾仓技领先烧技术在我国迅技术研究人化智能垃圾仓系统,已研究术、智能运行控制技术、智能巡检速发展,成为我完成垃圾电厂燃烧动态机理及技术,其中无人化智能垃圾仓技术国生活垃圾处置开发完成自动控制模型,已完通过垃圾从入厂到入炉实现全周期的主要方式之成垃圾电厂锅炉房和汽机房无的智能化管控,减少人员劳动强一,但其智能化人化巡检模型,已整合各项功度,提高垃圾库存管理水平,实现程度却较低,项能模块并形成智慧电厂总体解垃圾精细化管理,增加电厂效益;目成果可应用于决方案。智能运行控制技术实现燃烧系统的垃圾电厂,提高智能运行控制,提高运行参数的稳其数字化、智能定性,减少物料消耗;智能巡检技化水平。
术通过对传统垃圾焚烧电厂运维知
识大数据化处理,开发锅炉房和烟气房巡检模型,实现无人巡检,减轻巡检强度。
20 基于 403.00 29.47 383.58 研发阶段。成功开发电能质量 提出基于 InOS操作系统的智能应用 行业 适用于低压数字
InOS操 诊断算法,支持分析的低电压 算法,重点解决台区侧及用户侧的 领先 电网应用场景。
作系统的成因包括低压配变容量过低、痛点问题。
智能应用主干线过长、分支线过长;异
算法研究常用电行为识别算法,异常用户定位准确率达到99%;计量
设备异常监测算法,成功监测到包括计量功能故障、窃电、
电压连片螺丝松动、互感器开路,综合倍率与档案不符等行
28/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为;电瓶车充电识别算法,户内电瓶车充电检出率为96%。
21构建以新455.5084.24228.81研发阶段。开展主营核心产品项目计划立足新型电力系统在用户项目拟实现公司
能源为主体系分析,结合各产品线经营互动生态、数字电网、新能源、清技术发展战略的体的新型业绩及核心技术布局,从产品洁智慧火力发电等领域,从我国新体系研究方法,电力系统线、公共平台、前瞻储备三个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能源电力行为公司现有主营
支撑技术技术类别策划分析了自主研发业发展趋势、电力行业中长期发展产品线提供发展
前期研究重点投入方向,修编了公司形势及电网公司内外部发展环境等方向分析支撑,“十四五研发规划”初稿。方面全面分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协助产品线实施景下,公司面临的技术生态、产品技术研发方向、生态新形势,分析未来电网系统的产业模式升级方新架构,对比当前存在的技术盲点向规划。
及技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未来3-5年公司可大力投入研发
的“技术种子”方向,并开展技术切入点、产品形态、商业模式、市场前景等研发可行性前期研究。
22线上研发485.0096.38274.69研发阶段。分二期完成公司研(1)实现研发资料的版本管理,通行业该项目用于公司
共享管控 发管控平台系统建设,目前正 过部署基于 Git的在线代码托管服 先进 自主研发过程的平台系统在开展二期系统建设工作,进务,是具备安全管控、成员/权限管水平规范性管理,实建设一步优化研发全链条流程中的理、分支保护/合并、在线编辑、统现对公司研发数
研发资料管控流程,简化文件计服务等功能的云端代码仓库,解据的全过程管控传输过程的审批流等功能。决软件开发者在跨地域协同、多分和防数据外泄。
支并发、代码版本管理、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2)实现基于安全网关的管控,通过部署安全网关类软件保护研发管控平台的数据安全,自动对下载的文件进行加密,上传的文件进行解密,强制开发人员安装安全网关的客户端,否则将无法查看下载文件,通过对代码文件加
29/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密,杜绝开发人员以任何方式泄露源代码。(3)实现桌面终端的安全管理,自动识别并限制各种移动存储设备,管控 USB设备、设置 U盘认证、上网限制、数据防泄漏等。
(4)提供公网加密通道的访问连接,通过合规性检测实现远程接入终端,有效控制接入人员。
23 超临界二 740.00 191.30 315.12 研发阶段。开展了超临界 CO2 开发一套锅炉数值模拟与热力计算 行业 适用于燃煤电厂
氧化碳流 锅炉数值模拟与热力计算算法 算法,形成超临界 CO2锅炉传热特 领先 超临界 CO2锅动传热特 研究,进行超临界 CO2传热特 性数据库。提出了一种高精度 S-CO2 炉。
性及锅炉性试验研究,形成了锅炉传热物性模型。
热力计算特性数据库。从多角度开展了与数值模 S-CO2流动传热特性实验研
拟研究究,影响因素包括:压力、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入口温度和管径。
24无人机反268.00220.65241.66项目结题准备阶段。已完成无研制全向无人机侦测设备和基于导行业适用于电力、能
制系统研人机侦测、反制装备研制;完航诱骗的无人机反制装备,反制装领先源行业,为企业发成无人机“敌我识别”技术开备各个参数要符合国家无线电监测的重点、敏感区发;完成慧眼系统接入和无人中心检测中心测试要求。域提供全方位防机作业协同控制技术研究。御,对多品牌、多型号的无人机
实现导航诱骗,拒绝外来无人机进入防护范围。
25海上漂浮930.10303.89597.84研发阶段。完成海上漂浮式多研制一种可搭载海洋观测装置等设行业适用于海上长期式多能互能互补综合供能系统初步设计备并提供电能的海上漂浮式多能互领先部署设备(如测补综合供方案、氢燃料电池设计技术方补综合供能系统,系统预计将具有风雷达、海洋移能系统研 案,并开展系统详细设计。 2kW装机容量,日均发电量 动浮标、海洋养发 3.5kWh,可实现 90天免维护周期,
30/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具备 7级海况生存能力,具备 4G/5 殖平台等)的长通讯能力。期稳定用电。
26 大型锂电 479.70 4.02 465.52 项目结题准备阶段。已完成磷 完成电池管理系统(BMS)研制及测 行业 适用于储能联合池储能系酸铁锂电池舱(40尺集装箱试,完成磷酸铁锂电池舱(40尺集领先火电机组调频服统成套关式)整体设计方案、热管理仿装箱式)整体设计方案、热管理仿务等场景。
键技术研真模型开发及仿真测试、电池真模型开发及仿真测试。
究 管理系统(BMS)开发及第三方测试。正在开展项目资料汇编及完善工作。
27 新能源场 299.00 0.97 237.94 项目结题准备阶段。完成新能 研发新能源场站 AGC\AVC\一次调频 行业 成果应用于新能
站智能 源场站 AGC\AVC\一次调频系统 系统,增加和优化新能源场站有 领先 源场站,其中一AGC、 2.0样机研发和第三方认证, 功、无功、一次调频控制,使新能 次调频系统已应AVC、一 通过样机评审,完成样机试生 源场站对电网更友好。 用于长岭光伏电次调频系产和鉴定。正在开展项目验收站,并网性能优统工作。异。一次调频系统在华能南澳、
饶平、南三、红卫4个风电场应用。
28紧凑型配282.0014.53229.33样机评审资料准备阶段。已完紧凑型配电台区模块化储能装置:行业适用于配变重过
电台区模成紧凑型配电台区模块化储能功能:具备计划削峰填谷、三相不领先载、低电压、三
块化储能 装置 V2.0研发,基于自研风 平衡治理等功能;性能: 相不平衡等问题装置 冷电池 PACK进行了适配总 100kW/200kWh,整机额定能量转换 突出的低压配电装,并对产品热管理策略和监效率不低于85%,支持运行数据远程台区,也适用于控软件进行了迭代升级。正在监测,远程数据加密,电池循环寿充换电站负荷跟开展项目样机评审资料汇编。命不低于5000次,尺寸不大于随控制,缓解冲
2000mm*1000mm*2500mm,采用 PACK 击负荷对电网冲
级消防安全管理,防护等级 IP54 及 击。
以上,工作环境温度-10℃-55℃、湿度0-95%。
31/1932023年半年度报告
29构网型风634.00175.56249.68研发阶段。已完成储能变流器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在弱电网或无行业适用于极弱电
机变流器初版样机研制,正在开展性能电网支撑条件下,可自主构网并维领先网、离网模式,研发测试及优化。持系统的电压、频率稳定;支持多在海上风电场、机并联运行;具备故障电压穿越能分布式微电网等力。性能:构网型储能变流器额定场景下具有较好容量约为 1250kW,网侧额定电压为 的发展前景。
690V,效率大于 97%,网侧额定频率为工频,系统侧电压在额定值±10%范围内时可正常运行,具备故障电压穿越能力,过载能力不小于1.1倍,功率因数调节范围±0.95,频率控制响应时间不大于 300ms,动态无功响应时间不大于 60ms。
30海上风电360.7065.71216.82研发阶段。已完成风电场模完成基于工程实际的风电场准确实行业适用于新能源配
配套储能型、储能电站模型开发,正在时仿真模型、大型储能电站实时仿领先套储能场站接入接入电网开展面向实际海风场配套储能真模型、海上风电配套储能接入电电网的运行特性的实时仿的工程应用模型开发及联合调网联合实时仿真模型开发。分析及振荡风险真技术研试。评估。

31 新型模块 2240.00 433.83 1141.42 研发阶段。已完成风冷 PACK 风冷电池 PACK和液冷电池 PACK 均 行业 适用于电力储能
化储能产 (被动均衡、主动均衡版)、 基于 280Ah磷酸铁锂电芯设计,风 领先 各自应用场景,品开发 液冷 PACK样机开发及样机评 冷电池 PACK 1P16S,参数为 如新能源场站配审,1+N模块化储能样机 V1.0 51.2V/14.3kWh,风扇带变频控制和 储能、独立储能已完成开发。正在开展 1+N模 状态反馈,设计开发主动均衡和被 电站调峰调频,块化储能样机 V2.0方案设 动均衡两款风冷电池 PACK;液冷电 用户侧储能等。
计。 池 PACK 1P48S,参数为
153.6V/43kWh。电池舱模块独立消
防和独立温控设计,内部电芯温度
5e天资,互联天下资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手机版|小黑屋|5E天资 ( 粤ICP备2022122233号 )

GMT+8, 2024-6-12 06:00 , Processed in 0.194699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5etz

© 2016-现在   五E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