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谚语是经验,还是陷阱?比如说“地量地价”、“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别人贪婪我恐慌,别人恐慌我贪婪”、“春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等谚语,为什么股民用了反而被套,甚至深套呢?我将对于这些常见的股市谚语做了还原和解读,告诉你股市谚语背后的真相
这一切都源于股民对于这些谚语的理解不足,任何工具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前提条件,不可能存在一样东西是万能的,就如同食品在保质期内是营养,过了保质期都是毒素一样;股市操作就如同用药治病,对症下药起到好的效果,而治疗不同的病症时,即便是同样的药材也会在良药和毒药之间转换。
所以股民都应该先尝试找到其说这些话的环境与适用条件,这样才不会断章取义产生歧义,随后应该以自身需求出发,以自己能够实际操作为目标进行改造,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去使用,毕竟真正要在股市中战斗的是股民自己,而不是别人,别人的经验再好也需要自己去执行。
谚语一:“别人贪婪我恐慌,别人恐慌我贪婪。”
股民最喜欢说得一个股市谚语,就是巴菲特常说的那句“别人贪婪我恐慌,别人恐慌我贪婪。”但这也是给股民带来困惑最大的,因为很多股民往往误认为这是要逆势操作,要么在破位下跌时买入,结果是被牢牢地深套,要么就是在市场反弹期,所持个股刚刚有些利润时就选择了卖出,错过大好的行情。之所以如此,就是源于没有仔细思考。
其实这句话说,来自于我国《史记》中的《货殖列传》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予。”讲述的是古代商业之道,本意是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随后引申为做生意跟风很容易失败,只有率先找到赚钱效应,并先行实施的人才会取得成功。换句话说,“取”的是赚钱效应的开发和赢利的创新思维,“弃”的盲目跟风与忽略风险,那么对应股市的意义在于对财富机会和赢利操作模式保持足够的敏感度,怎么贪婪都不过分;而对于即将出现的市场风险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怎么恐慌都是合理的。因此笔者认为这句话的精髓就在于要大局观,要对事物的趋势做出提前的判断与分析,提前找到相关的机会与风险点,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够真正成为赢家。
因此每次大跌后,当市场出现这样话语的时候,股民首先应该明白,这句话的愿意和要点。笔者总结了一下,这句股市谚语的要点是两个:一个是说风险,一个是说机会。风险指的是市场下跌的原因和调整的环境是否结束了,如果还在持续那么显然还是应该规避的;机会是指,贪婪的是股市的赚钱效应,那么就要关注市场出现的热点主线,以及维系热点的量能,只有这些要素出现了,我们才能够去做多,否则单纯说市场有机会却没有明确的热点主线去操作,那么一切都是空谈,而找到了热点主线,市场却无法提供足够的量能去支撑,一切都是徒劳。
从该点我们知道,应用这则股市经验的关键就是对于机会与风险的分别研究,以及按照自身特点去操作,如果你无法断定是否真正转好时,那么最好的操作就是忍住不操作,让度空间和时间来等待,等待我们能够看懂的行情和可操作的机会出现再行动也不迟。
谚语二:“地量地价”
按照这个思路,再来解读一个股市谚语,那就是“地量地价”。这也是令很多股民感到困惑的股市谚语,因为股市中很容易出现阶段性的缩量,从而就会带来地量,此时就会有股民按照“地量地价”原则介入去买入,结果却是相当多的时间抄到的不是地价,而是又一波下跌的开始。其实,“地量地价”中的“地”是最低的意思,其原理在于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所以,根据这样本质特点,我们也可以分析出两个要点,极限与变盘。
也就是说如果市场缩量达到了极限,则意味着短期做空力量的终结,从而带来多头的转机,就会出现向上的变盘;而如果说还会继续缩量,则意味着多头力量还在继续消退(毕竟股价和股市上涨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以及各方合理,而下跌则不需要那么复杂),那么这对于空头来说是好消息,经过短暂的休整后还会继续给市场带来调整,使得其成为下跌中继,从而带来向下的变盘。
这就是为何我们看到,股市中很多时候阶段性的地量之后,市场大跌和大涨概率差不多的主要原因, 因此按照这样思路,我们再来看“地量地价”,其真正意思是指市场量能下降到了极限后就会出现反弹,而随着资金的介入,量能的放大,自然就会带来股价上的上行,这样就的赚钱效应会刺激更多的资金入市,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带来转机;而如果市场量能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则意味着后市资金更多地还是会继续观望和撤离,这样市场还会维系弱势,甚至是新一波下跌的开始。真是不分析不知道,就是源于股市谚语和经验之谈过于简练,反而带来了诸多的误区,让股民被套其中。
谚语三:“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这则谚语对于很多老股民来说会有很多甜蜜的回忆,但对如今很多新股民来说则是苦涩的。因为这则谚语是一条随着股市发展而变得过时了的谚语,我们按照刚刚的分析法则来解释下,股民便明白了。“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在于两个要素,一个是横,另一个就是竖,而横和竖又包括两点,起因和持续要素。先来说“横”,即为什么个股会处于横的状态,而处于这种状态后为什么会保持很长时间?之所以会横,很显然是市场环境处于熊市造成了个股表现受限,或者是个股本身出现了利空问题而走弱;并且这样因素迟迟没有解决,所以才会出现了长时间的横盘状态。
所以说“横”传递出来的要点就是必须要先承认个股处于弱势和调整状态,个股出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就能够引出来“竖”的要点就是横的要素发生了根本变革,诱发资金介入从而带来了个股由弱转强,而长时间的整理说明原来弱势的要素很顽固,如今能够改变,必然是大利好,那么就会引入大量资金,自然个股就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因此,股民要想得到这个“竖”,就必须要找到这个大利好,要么是市场环境的由熊转牛,要么就是个股利空要素的解决。
而之所以这则谚语在之前的A股市场非常管用,就是源于当时市场首先处于一个单向做多的环境下,并且股市的规模效小,且个股少,所以往往是齐涨共跌的状态,稍微大一些的资金可以主导市场趋势和个股行情;而股市也长时间处于暴涨暴跌的状态,资金进来就大涨,资金出去就大跌,所以一旦遇到熊市,成交量马上就萎缩到非常低的状态,导致个股大面积就处于横盘状态,而一旦进入到牛市,大量资金就涌入股市,而由于可选择的个股数量很少,资金会轮番介入个股炒作,哪怕是垃圾股也会轮到机会。并且由于股市只能够做多才赚钱,所以长期弱势格局后,资金对于做多的欲望会非常强烈,所以就会出现横有多长,竖有多高。
但自从2006年之后,A股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是市场规模大幅扩张,然后资金渠道也在增加,这样直接带来了市场的变革,最直接的就是我们看到了市场规模扩大后的成交量激增,这说明市场需要驱动行情需要消耗更多的资金。其次是全流通进程,带来了大量的流通市值出现,而流通市值意味着炒作成本,换句话说,大小非解禁导致市场原有资金的话语权大大降低,最典型的就是基金,基金在2007年市场话语权超过3成,而2011年时只剩下了不到1成,这说明再大的资金面对快速扩张的A股来说都只是一个散户了,无法完全掌控市场趋势和个股行情,只能够顺势去做局部行情。
接着,2010年又出现了股指期货,这意味着资金不再需要单纯做多的方式,而是立体化的赢利模式,即可做多、做空,还可以利用各品种间的套利模式来获利,彻底摆脱了原有资金与个股单向的模式,而是资金、个股、ETF、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和其他任何金融衍生品间的立体化模式。所以我们看到了,A股正在向成熟市场靠拢,也出现了类似成熟市场的现象,那就是大量个股被边缘化,长期处于低迷的状态,而即便是在牛市中,也仅仅是主线个股出现持续大涨和明显的赚钱效应,而其余个股更多地是跟风和滞涨,一旦市场走弱就会继续调整。这还是在A股市场退市机制并不完善的情况,如果真的类似欧美市场那样严格的退市机制,很多长年横盘的个股就会启动退出机制,而资金也不会去碰这些品种,而是总去选择那些优质的品种炒作,这样一来,“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出现的条件变得越来越苛刻,越来越难,更多的时候,是个股横有多长就是多长,并不意味着其后面就会涨。
总结:
对于股民来说,股市谚语或者他人的经验之谈的确是一个让我们认识市场的捷径,但关键在于两点,首先,股民必须要真正去分析这些经验内在的本质是什么,需要有一个自己研究的过程,才能够了解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以及如何用于自己的操作,而不是说盲目地拿来就用,那样往往会自取其套。其次,股民需要对于股市基础的变化保值足够的敏感度,也就是本书第一章所介绍的相关内容的动态,这些因素一旦发生大的变革就会导致原有的市场经验发生变化,很多原本可以应用的成功经验很可能就会成为误区,甚至是陷阱。所以说,股市唯一不变的就是其总是在变化,股民想要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所有的股市成功者都是与时俱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