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注册用户,每天转文章赚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导语 今日晚间,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出台了完善减持制度的专门规则。主要内容有哪些?对市场有何影响?
证监会出台的主要措施内容如下:
1、鼓励和倡导投资者形成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进一步强调上市公司股东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股份锁定期的要求,并切实履行其就限制股份减持所作出的相关承诺。
2、完善大宗交易制度,防范“过桥减持”。明确有关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时,出让方、受让方的减持数量和持股期限要求。
3、引导持有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股东在股份锁定期届满后规范、理性、有序减持。 4、进一步规范持有首次公开发行前发行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的股东的减持行为。
5、健全减持计划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减持的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转让股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报告、备案、披露制度,防范和避免故意利用信息披露进行“精准式”减持。
6、强化上市公司董监高的诚信义务,防范其通过辞职规避减持规则。
7、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对专注于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创业投资基金在市场化退出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8、明确大股东与其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的,其持股应当合并计算,防止大股东通过他人持有的方式变相减持。
9、切实加强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责,对于违反证券交易所规则的减持行为,证券交易所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
10、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减持行为,对于利用减持进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加强稽查执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格追究违法违规主体的法律责任。
证监会表示 ,2016年1月7日发布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在引导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规范、理性、有序减持,促进上市公司稳健经营、回报中小股东,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减持规定》发布后的实践情况来看,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保持现行持股锁定期、减持数量比例规范等相关制度规则不变的基础上,需要专门重点针对突出问题,充分借鉴境外证券市场减持制度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对现行减持制度做进一步完善,有效规范股东减持股份行为。 证监会称,股份减持制度是资本市场重大的基础性制度,也是境外成熟市场通行的制度规则,涉及资本市场的各个方面,对于维护市场秩序稳定,提振市场信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市场各方主体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自觉遵守减持制度规则,切实做到规范、理性、有序减持股份,共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我会将持续跟踪市场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相关制度规则。
看完了是不是还没大懂?官话套话太多?下面为大家来个通俗的解读版,供大家参考。 解读
1、持有特定股份的股东,无论其持股比例,在任意连续90日内,通过竞价交易减持的解禁限售股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
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在连续90个自然日内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且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
【解读】根据上面可以计算出,3个月之内,最多只能减持3%的股份,其中直接抛到二级市场的只有1%;而受让方6个月之后才允许卖的话,之前通过大宗交易减持的漏洞也被堵上!)
2、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导致丧失大股东身份的,出让方、受让方应当在6个月内继续遵守减持比例和信息披露的要求;董监高辞职的,仍须按原定任期遵守股份转让的限制性规定等等。
【解读】考虑得周到,避免通过辞职等方式玩清仓式减持的!
3、减持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在解禁后12个月内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50%。
【解读】解禁就走人的路也堵死了,定增解禁后清仓减持不可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