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注册用户,每天转文章赚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证券代码:002424证券简称:贵州百灵公告编号:2021-098
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黄连解毒丸”研发项目的进展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公告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风险提示:鉴于药物研发项目的复杂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中药6.1.2类新药黄连解毒丸”项目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药物研发工作具有周期长、难度大、投入较高的情况,各阶段研究均具有风险性,公司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1、黄连解毒丸项目存在新药审批的过程中临床试验不能通过及临床试验周
期较长的可能性风险,该项目的临床研究将根据批准的临床试验方案进行,该研究将分为多个阶段,公司将及时对周期时间进行信息披露,每个阶段均存在风险性和重大的不确定性。
2、黄连解毒丸项目存在不能获得《新药证书》和《药品生产批件》的可能性风险。
3、本研发项目进展不会对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2017年2月21日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转让“中药6.1.2类新药黄连解毒丸”相关技术内容,相关公告详见2017年2月22日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和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
“中药6.1.2类新药黄连解毒丸”现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现将相关情况公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黄连解毒丸是公司申办的我国第一个获得批准开展临床研究的证候类“全科中药”新药,是体现中医药“异病同治”思想和最具代表性的中医清热解毒方剂学中的经典名方。原方黄连解毒汤始载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具有泻火解毒功效,主治一切实热火毒证,历经1600多年临床使用,广泛用于由于实热火毒证引起的各系统的疾病,是典型的“证候类”药物。
黄连解毒丸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开展的临床前研究;天津中医药大
学第二附属医院王保和教授为主要研究者,联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黑龙
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
院等全国著名三甲中医院开展Ⅱ期临床研究;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
张伯礼院士亲自参与指导了黄连解毒丸临床证候诊断和评价标准工作。同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边宝林研究员团队对实热火毒证患者证候转归前后的
Biomarkers(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系统研究,从最初的两万多个生物标志物中,筛选出近十个与实热火毒证候和临床疗效相关的 Biomarkers,并在Ⅱ期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黄连解毒丸采用的这种独特的“中医证候+Biomarkers”评价方式,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药学完美结合,对我国中药新药评价方式具有开创性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研究概要
申办方名称: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药物名称:黄连解毒丸
处方: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解毒,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研究标题:探索黄连解毒丸用于实热火毒证的有效性作用特点并初步观察其
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
主要研究者:王保和
研究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5个研究中心
研究起止日期:2019年11月14日至2021年3月15日
报告日期:2021年9月研究分期:Ⅱ期临床试验
研究目的:(1)探索黄连解毒丸用于实热火毒证的有效性作用特点;(2)观
察黄连解毒丸临床使用的安全性。(3)初步分析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推荐后续试验的用药时间和适宜人群。
研究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受试者人数:计划入组人数:240例,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均为120例。实际分析人数:240例,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均为120例。
治疗方案:(1)试验组:黄连解毒丸,口服,1次2袋,1日2次;(2)安慰剂组:黄连解毒丸模拟剂,口服,1次2袋,1日2次。
评价指标及判断标准:一、疗效性指标。1、主要症状消失率;2、主要症状
消失时间;3、主要症状、舌脉变化;4、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的降低值;
5、中医证候消失率。二、安全性指标。安全性评估基于不良事件、生命体征、临床实验室检查(血液学、血生化和尿液分析)以及心电图进行。将在研究过程中对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并评价其性质、强度以及与治疗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
(一)有效性评价
(1)主要症状消失率
FAS:主要症状消失率试验组 69.17%,安慰剂组 50.83%,率差(95%CI)为
18.33(6.1630.51),置信区间下限大于 0,试验组优于安慰剂组。PPS分析结论
与 FAS分析一致。
(2)主要症状消失时间
FAS:主要症状消失时间 50%(95%CI),试验组为 5.00 (4.005.00)天,安慰剂组为 6.00(5.00)天,组间比较 P=0.000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PS 分析结论与 FAS分析一致。
(3)主要症状、舌脉变化
FAS:用药后主要症状评分降低值试验组 1.38(0.71)分,安慰剂组 0.93(0.9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试验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及妊娠事件,有安全性提示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生命体征异常已作为不良事件上报。
试验组发生29例33例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17%,安慰剂组发生26例37例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发生16例18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安慰剂组发生16例24例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发生1例1例次导致脱落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3%,安慰剂组未发生导致脱落的不良事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发生1例1例次导致脱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3%,安慰剂组未发生导致脱落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安全性结果提示,两组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未见试验药物导致安全性风险明显升高的趋势。但试验组有1例因皮疹导致脱落,提示在后续临床试验中关注皮疹发生情况。
(三)亚组分析口腔溃疡
FAS:主要症状消失率试验组 71.74%,安慰剂组 51.79%,率差(95% CI)为
19.95(1.5038.41),置信区间下限大于 0,试验组优于安慰剂组。PPS分析结论
与 FAS分析一致。
急性咽炎
FAS:主要症状消失率试验组 73.21%,安慰剂组 48.21%,率差(95% CI)为
25.00 (7.5142.49),置信区间下限大于 0,试验组优于安慰剂组。PPS 分析结
论与 FAS分析一致。
牙龈炎
FAS:主要症状消失率试验组 50.00%,安慰剂组 62.50%,率差(95% CI)为-12.50 (-53.2328.23),置信区间下限小于 0,试验组不优于安慰剂组。PPS分析结论与 FAS分析一致。
亚组分析结果提示,试验组用于口腔溃疡或急性咽炎优于安慰剂组,用于牙龈炎不优于安慰剂组,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
探索性终点(生物标志物)评价
(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
5e天资,互联天下资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