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注册用户,每天转文章赚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购买外国和一些机构的债券。 在国际市场上,安全有收益的债券不多,美债是其中之一,每年收益率稳定不说,美国还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安全就更有保障,你说能不买吗? 至于“两房”债券,即使它跌成垃圾,其实,对我们的收益也不会有影响,因为我们是持有债券,而不是交易债券,所以,只要“两房”不倒闭(事实上这两家公司已经非常大,倒闭是根本不可能的),票面上的利率不变,对我们的收益就没有影响。 有人说了,那鸡蛋总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啊! 没错,中国是少量持有一些欧洲债券和日本债券的,不过,首先他们发行债券的规模很小,其次,这些债券的安全性也不如美债。这不,欧洲刚闹出一个债务危机么,希腊等五只小猪(PIIGS)赖账的可能性可是很大的哟(而美国赖账的几率几乎为0)。 所以,对于我们上万亿的外储而言,首要且权重最大的就是美债。所谓分散风险的一些投资占比其实很小(包括下文要探讨的234三种选择),因为没有什么产品的规模能够承得下我们巨额的外储,而且还能达到稳定收益。 2、境外股权投资。 我国在2007年9月29日成立了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境外股权投资,从这家公司的投资风格可以看出来,它投的都是业绩长期看好的大型企业,从摩根士丹利、黑石到香港大宗商品贸易商来宝集团、印尼最大的热煤生产商PT Bumi Resources等,中投还在固定收益产品、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中配置了数十亿美元,从投资策略来说,是非常稳健且完整的。 我敢说,有识之士应该还是比较认同这种策略的!当然,由于择机不对,遭遇09年金融危机,摩根黑石股价大跌,造成中投账面上浮亏超60%,于是又继续追加投资摊薄成本,于是立刻被金融“精英”们骂得狗血临头。
这里的确有操作的因素在里面,不过,账面上的短期浮亏长期来说是可以扭转的,作为主权财富基金的中投来说,不同于对冲基金,不会迅速地频繁地买入、卖出所持有的资产,这点还是很有耐心的。 而且在金融危机中,中投相对全球各主权基金投资的平均损失程度要小很多,单一以“败仗”论处似乎有失公允(当然,我不是五毛党,2008年9月,中投在美国斥资54亿美元买入的一只货币基金也由于跌破净值而遭遇大规模赎回潮并最终清盘,这是真正的亏损)。 不过,2009年中投全球投资组合回报率由负转正,达11.7%。在付出昂贵学费之后,中投交出了第一份成绩不俗的答卷。 3、购买外国高科技产品。 很简单,我们想买,人家不卖! 对每种高科技产品,中国每次买回一两个,然后就能山寨出来,老外已经怕了。而且,很多高科技产品背后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所以你出多少钱人家也不可能卖给你。另外,即使外国同意卖给你这些高科技产品,几个样品对解决我们庞大的外储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4、在国际市场上投资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 这些操作可以少量进行,但绝对不是主流,因为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一桩亏本的买卖,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只要稍微一有风吹草动,说中国主权基金要投资大宗商品了,大宗商品就一定会狂涨;那边说中国主权基金要抛售大宗商品了,大宗商品就一定会狂跌,而其他国际炒家就会与中国反向操作,这样,中国还没行动,实际上就已经亏损了(前阵子传过一些这样的谣言,就造成了市场波动)。
而且,这对中国的其他大宗商品进口商来说有巨大的损害,他们并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市场波动(插一句,在大宗商品的一轮涨势中,中国有时确实会进入资源行业大宗商品和地产项目,以对冲通胀)。 5、大家把这些钱分了吧? 你要知道,分到你手上的都是外汇,在中国境内是不流通的,中国老百姓境外投资无门,拿着这些钱在中国又什么都不能买,所以又要找央行换回来,于是外汇又流到了央行手里,这不是折腾么? 而且,这一来一去凭空多出的流动性势必造成通胀,每个人都拿到钱等于都没拿到,生产力并没有增加,央行还得想方设法发债把多余的流动性吸收回来。最后对经济什么好处也没有。 欢迎大家添加鴻福微信号:LLZ0537,交流期货技术、增强盘口阅读能力、提高风控自律能力、助力您的实战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