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1290940359
+发表新主题
查看: 826|回复: 0

元琛科技: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复制链接]

元琛科技: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炒股心态 发表于 2023-4-15 00:00:00 浏览:  826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链接

成为注册用户,每天转文章赚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公司代码:688659公司简称:元琛科技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第一节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 http://www.zgzqb-bz.com/https://www.cnstock.com/http://www.stcn.com/ http://www.zqrb.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3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否
7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以上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请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8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不适用
第二节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不适用公司股票简况股票种类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股票简称股票代码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元琛科技 688659 无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不适用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证券事务代表姓名蒯贇张晓宇办公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站北社区合白路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站北西侧社区合白路西侧
电话0551-663397820551-66339782
电子信箱 yuanchenzqb@163.com yuanchenzqb@163.com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过滤材料、烟气净化系列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营的大气治理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类:除尘过滤材料、烟气脱硝催化剂。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
指引(2012 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 C35)。凭借持续创新的产品技术研发优势、生产制造优势、先进稳定的生产工艺和良好的项目现场安装调试等技术服务,为众多知名及行业标杆客户提供了智慧环保系统解决方案、关键设备及其核心部件,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钢铁及焦化、垃圾焚烧、水泥和玻璃等行业和领域,核心用户包括国家电投集团、中电国瑞、龙净环保、山东国舜、清新环境、首钢京唐、中钢天澄、安丰钢铁、海螺水泥、华润
水泥等企业,行业地位突出。
同时公司不断向产业链集群方向延伸:公司子公司安徽康菲尔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环境、
土壤及新材料第三方检测业务,拥有 CMA 及 CNAS 资质,并成功入选国家第三次土壤普查实验室
第二批次名单,成为安徽省二十二家入选该名单企业之一;公司子公司上海元琛碳科技有限公司
从事低碳、环保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管理、咨询;公司子公司安徽维纳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从
事氢能、锂电热失控等能源安全监测领域的技术开发及定制化系统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投资设立子公司安徽元琛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从事传感器气敏薄膜材料、复合集流体材料、电芯制作及测试等方向的技术研发;投资设立安徽普瑞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复合集流体中试产线搭建、产品制样测试等产业化落地工作。
公司产业链相关布局主要针对我国碳中和、新能源领域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从事节能降碳、电池新材料、新能源安全监测等方向的技术开发和攻关、工程化示范和产业化转化等工作。
(二)主要经营模式
1、主营业务产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制订了严格的供应商选择标准,由公司向国内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发出采购需求要约,根据供应商的反馈,公司从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付款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合格供应商。公司采取以产订购、主要原材料适当备货的采购模式,对生产中耗用的主要原材料通过与主要合格供应商进行谈判、招标等方式签订合同,约定采购价格,并根据公司的生产计划需求进行提货。公司通过批量采购的方式保持适当的库存量。采购的原材料到货后,由质量检验部门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检验。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公司在物资采购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与多家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应渠道和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保证了供应来源及质量。
(2)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基本为定制化产品,根据不同客户对产品的具体性能、参数等不同要求,公司采用“按订单生产”的生产模式。工艺部门根据客户订单的要求对产品进行选型、审核,制定工艺实施标准,并结合生产能力,运用 PMC 做生产作业计划并做物料控制。各生产车间根据订单发货需求制定 TPM 作业计划,并及时组织生产。公司的生产按照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实行,同时严格按照客户的需求执行,每个工序都按照 TQM 的要求严格把关,保证产品质量。
(3)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精益管理模式,向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通过测算定制化产品的生产成本,结合订单的技术要求、交货期、付款方式、竞争情况及客户的信用状况等因素,通过投标、议标的方式确定销售价格。
公司根据地域和行业分布划分销售团队,销售团队在各区域从事公司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客户服务等多项工作,销售客户遍布全国各地30个省(市)和自治区。公司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国内或国际展会、实地拜访等方式直接获取客户,向国内外客户提供产品销售和服务。公司产品销售为直销方式,主要产品应用于电力、钢铁及焦化、垃圾焚烧、水泥和玻璃等行业和领域的工业烟气净化。销售合同主要通过招、议标方式取得,因此公司的销售主要通过“前期服务+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公司以营销中心为主,相关部门配合,为客户提供周到、细致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
(4)研发模式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公司成立科创研究院且形成了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规范化的项目制研发体系。经过科创研究院严格的可行性研究,保证研发项目符合公司业务发展方向。研发部门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定期对研发项目进度和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制定与公司战略发展相适应的研发计划。公司的研发体系包括密切相关的三个子系统:
*产品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系统:负责制定公司技术及产品研发的中长期发展战略,作为公司研发的指南。*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系统:负责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的实施。
*产品中试系统:负责产品样品的中间试验、安全测试等工作。
(5)产品加服务的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
公司在钢铁行业的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中,技术人员通过大量的数据调研和类似项目的考察,最终做出了精准的节能测算,也给出了吹灰器改造、喷氨系统改造、烟囱改造、烟气换热器改造等方案,做到排放达标的保障。合同能源管理符合碳中和的政策,通过中温催化剂材料的应用,优化了烧结机的尾气治理的工艺,达到了高炉煤气节约25-40%的效果。以200平烧结机为例,年节约高炉煤气约3000万立方,减少碳排放近7万吨。未来公司将深入挖掘这种“产品+数据监测+服务”的客户合作模式,助力工业客户降碳增效。
2、第三方检测行业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全面的检测资质(CMA、CNAS)、设备和技术储备,构建了移动互联网和线下相结合的销售网络,通过为客户提供标准、高效、专业的检测服务获取收入和利润。
公司持续优化服务和运营流程,积极开发多项信息化技术,已搭建采购、销售、客户管理技术平台,构建了采样、检测、数据分析、报告发布全流程信息传输技术平台,不断提高实验室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了采样、样品前处理、数据分析和信息传输能力,从而使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行业情况:
○1工业烟气治理:
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污染治理行动,大气环境治理领域首先在煤电行业开展烟气超低排放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根据生态环境部2022年10月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内容显示,我国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集中利用,已有
10.3亿千瓦煤电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93%,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在燃煤锅炉烟气深度治理方面,2022年以来各地在积极推动“三改联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力度,特别是节能降耗改造方面释放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对环保装备的节能降耗水平要求不断提升。在大中型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基本完成、践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2022年电力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小燃煤锅炉领域,其中新建热电联产机组配套超低排放、集中供热机组的超低排放升级改造需求较为明显。随着燃煤锅炉改造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相关部门对于按期改造的燃煤锅炉用户的补贴政策的持续落实,全国各地燃煤锅炉改造的环保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2022年以来,我国的新增煤电核准提速。政策层面提出,近两年需每年新上煤电项目8000万千瓦,因此将有一批大型保障性电源项目开工建设。北大能源研究院2022年12月发布的《加速推动中国典型五省的煤电转型和优化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
1-11月,国内新核准的煤电项目装机总量已达6524万千瓦,超过了2021年核准总量的三倍。其中,2022年三季度核准装机总量最高,达2414万千瓦。
全球能源监测组织(GEM)的最新统计显示,2022 年中国燃煤电厂的审批、开工显著加速,新项目核准达到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经历了2021年的用电紧张后,煤电的保障兜底作用再次引发高度重视。目前新核准的煤电项目,大多是100万千瓦级的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因为容量够大,才能顶住未来电力需求增长和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带来的压力,同时集中先进技术做到降低煤耗和节能减碳。煤电是当前中国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支撑性电源,煤电对于我国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增煤电将同步带来相应的烟气治理等环保治理需求,预计将会对烟气治理行业产生积极影响。公司积极部署,努力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大力开拓业务。
非电行业目前是烟气治理的“主战场”。2022年初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全国力争到2025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当前全国已有超60%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进度过半,整体正有条不紊的推进。除钢铁外,水泥、玻璃、焦化等行业烟气深度治理也在全面开展,特别是水泥行业2022年出台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水泥超低排放已被提上日程,水泥行业也成为继电力行业和钢铁行业之后,我
国第三个全面启动超低排放的重点行业。非电行业仍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气环境治理的重点。
工业源仍然是我国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来源,而烟气治理(袋式除尘、SCR 催化剂脱硝)作为解决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问题的主要方式,目前市场需求十分旺盛。
○2第三方检测行业:
随着全社会对质量、健康、安全、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验证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的需求也随之产生,检测作为一个提供第三方认证的服务业应运而生,是一个资本与人力双密集行业。
中国检测行业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成熟细分行业增速仍有15-20%,新兴细分行业增速超
25%,依然存在较多景气机会。同时,优势企业凭借自身融资和并购优势,有望在长周期中持续快速发展。同时行业具有明显的伴生属性,细分行业不断更迭。随着传统细分行业趋于成熟,检测公司就会切入高速增长的新细分行业。
公司下属子公司安徽康菲尔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工业烟气治理产品性能验收、环境检
测、土壤检测等业务,具有 CNAS、CMA 资质,基于主营业务产品性能验收以及核心客户群体对环境检测有较强且稳定的需求,在人员、设备、技术方面已经完成了较为完整的布局和建设。
(2)行业发展基本特点:
○1袋式除尘式工业除尘的主流方式之一
工业除尘方式主要有电除尘、布袋除尘、湿法除尘和电袋复合除尘。随着我国电力、水泥、钢铁等行业进一步发展及国家对环保的重视,袋式除尘技术由于在除尘效率方面的优异性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呈加速发展态势。
○2 SCR 脱硝技术在电力、水泥、玻璃、钢铁等行业应用比例较高
工业脱硝主流方法为 SCR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和 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CR 工艺路线脱硝效率高,在国家的严格控制排放标准的情况下,使用 SCR 工艺能够使烟气达到低排放标准,因此众多企业选择 SCR 工艺以达到超低排放。
○3第三方检测成熟细分行业迎来新机会
环境监测等细分行业已形成较大的规模体量,仍保持较高的增速。2021年环境监测规模415亿元,2016-2021年五年复合增速为21%。2022年1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通知规定于2023-2024年完成土壤普查的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环节。
我们预测2023-2024年,我国环境检测市场整体营收增速将显著提升。
○4新兴细分行业检测市场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上游市场高景气推动相关检测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展望2023-2025年,国防相关检测、医疗器械检测、汽车检测等行业有望成为行业核心增长板块。在中国检测行业的当前阶段,成熟细分行业仍保持15%以上的增速,高速增长的新兴细分行业不断涌现。因此,布局高景气度赛道的所有企业可以共享行业红利。而更具优势的头部企业,可以通过自建、并购等方式抢先布局新兴细分行业,延长红利周期。
(3)主要技术方向:
2021—2025年工业烟气治理工程主要集中在新建火电、新建垃圾焚烧电厂和钢铁、水泥、玻
璃等主要非电行业的产能置换、异地搬迁烟气治理及尚未完成的超低排放,2026-2030年主要集中在火电和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的二次改造。○1 碳捕集技术与装备:CCUS 大规模应用成本和能耗进一步降低,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CCUS 全链条技术单元关键技术与核心设备得到突破,“十四五”期间建成 3-5 项百万吨 CCUS全链条示范工程。
○2除尘技术与设备:电除尘、电袋复合除尘、袋式除尘等技术在模拟仿真设计、节能运行、
结构型式、材料性能、智慧控制等多方面实现机组运行稳定性、经济性优化,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精细化发展。
○3脱硝技术与装备:适用性、可靠性提升,低能耗、智能化、催化剂抗毒性和多污染物协同脱除等方面性能更为显著,脱硝工艺和 SCR 催化剂的研发是未来主要的技术发展趋势。
○4脱硝除尘一体化治理技术与装备: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速并得到更大发展。非常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资源化转化利用、智能化调控等关键技术和设备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5工业烟气智慧环保岛技术与装备:设备运行数据采集更精准、更多元、更及时,挖掘和分析技术在环保大数据中得到进一步应用,数据实时可视化展示技术、设备远程智能运维和信息安全等将进步优化。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集中度较低,产品的技术附加值较高。近年来,行业之间、同行企业间的竞争态势开始逐步出现分化,市场和技术等资源向行业优势企业集中。公司目前在工业烟气治理领域具有较强的品牌认可度。
报告期内,公司集中资源在既定专业细分领域发展业务,公司主要产品为各类耐高温耐腐蚀滤袋和 SCR 脱硝催化剂,较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业务较为集中。虽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在营业收入规模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公司近年来业务及利润规模发展迅速,成长性较高。公司专注于过滤材料、脱硝领域的技术研发,具有较高的技术研发水平,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在不同细分领域内各有竞争优势。
公司多年深耕电力行业,赢得了客户和同行的广泛认可。截至目前,公司滤袋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内燃煤电厂多台机组及装机容量 1000MW 机组,在电袋或袋式除尘领域实现低阻高效的超净排放;公司石灰窑 SCR 脱硝催化剂在国内成功实现首台套应用。在非电水泥、工业硅市场脱硝开辟增量赛道,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公司产品除了巩固电力及小锅炉市场的地位外,目前主动拓展快速增长的垃圾焚烧、水泥脱硝业务,并突破玻璃终端壁垒市场,以“做深、做广、做专”为核心理念支撑,通过“区域化+专业化”的手段,承载战略目标的分解达成。
经环保协会认定,2022年度,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第9225105号“元琛”商标(空气过滤设备、气体净化装置)产品 SCR 脱硝催化剂的产量为 2.5 万立方米;产品对
应销售额为3.2亿及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为第3名。近三年细分产品钢铁烧结中低温脱硝催化剂产品全国的占有率为20.2%,国内排名为第1位,省内市场占有率50%,排名为第1位。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新技术:
○1基于碳捕集的超净低阻高效滤料
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经袋除尘过滤后烟气中颗粒物浓度控制在 1mg/m3 以下,可直接进行碳捕集的低阻节能的超净滤料将成为未来滤料研发的新方向。基于熔喷纤维、纳米纤维、海岛纤维表层的超精细滤料,以及易清灰的功能性乳液浸渍处理、永久极化后处理、超精密覆膜等先进工艺将为新滤料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2复杂烟气环境的多样性滤料
由于我国工业门类众多、应用场景多种多样,因此所需的特种滤料种类繁多。例如,针对焦化或脱硝前等场景应用的300℃—400℃高耐温滤料、针对难控制的氨逃逸场景应用的耐碱或耐酸
碱交替的滤料、针对袋除尘大湿度禁区的超疏水滤料、针对燃爆场所超细粉体收集的抗静电覆膜
滤料等差别显著、小批量、高利润的滤料产品将成为袋除尘技术追逐的热点。
○3功能性滤料
针对烟气复杂污染物联合去除需求,在滤料上负载低温催化剂而形成的“除尘+脱硝”“除尘+脱二噁英”等技术被研发出来并正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功能滤料和多功能复合的一体化装备可大幅倍增袋式除尘器功效,实现“一机多能”,可显著减少占地、降低能耗、节省投资及运行费用,是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
○4氢燃料电池膜电极催化剂
氢能源汽车是实现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一个关键战术和实现手段。对于氢能源汽车来说,成本的关键在于氢燃料电池,而目前氢燃料电池“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就是氢能的催化剂,相关技术的壁垒颇高。铂作为优良的催化剂可以吸附氢气分子促成离解,是目前氢燃料电池膜电极催化剂商用的首选,但铂的稀缺性很强。因此开发低铂、高性能的膜电极是发展燃料电池技术的一个根本任务。除此之外,国产化催化剂能否实现批量化应用,对氢能行业发展意义重大。该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1篇;开发的氢燃料电池膜电极催化剂已完成实验室小试。
○5动力电池热失控安全监测模组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呈持续增加态势,动力电池热失控俨然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应用的“拦路虎”。值得一提的,气体标志物的产生贯穿于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初、中、末期。在热失控过程发展初期,迅速的检测出 H2、CO、VOC 等气体标志物,做到热失控超前预警能够及早报警并处理,可以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整合微机电技术自研原位构筑的超灵敏、快响应、低功耗 MEMS H2、CO、VOC 气体传感器集成封装为动力电池热失控安全监测模组,并通过算法、电路、结构设计和优化为动力电池热失控安全监测提供高精度、低成本解决方案。公司于2021年上半年针对该项目进行布局,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7篇,获得授权实用新型5篇,获得授权外观专利1篇,获得软著3篇。相关热失控安全监测模组已在目标电池客户端进行测试和验证。
○6锂电复合集流体技术
目前锂电纯铝箔厚度通常为 10um,更低可达 8um,而锂电纯铜箔厚度通常为 6um,更低可达 4.5um;质量占比方面铜箔占电池质量约 13%,铝箔约占电池质量 5%;在成本方面占比方面,铜箔占比约9%,铝箔占比约4%。锂电池集流体正朝轻薄化方向发展,轻薄化主要带来:*降低电池的材料成本;* 通过减薄和减重从而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相较 8um 锂电铜箔,采用 6um/4.5um锂电复合铜箔分别可提升能量密度5%/9%的能量密度。复合集流体是锂电池对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低生产成本要求的必然结果。目前公司集流体项目已落地达产,正在向下游客户积极送样测试中。
(2)新产业:
高分子改性材料是新材料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是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3月,国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高分子改性材料作为国家重点鼓励和发展的行业,近年来受到多项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企业技术创新突破,产品性能和品质将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竞争,从而实现对进口材料及产品的逐步替代,行业前景广阔。
基于主营业务相关技术协同性,公司积极拓展复合集流体材料业务:公司多年专注于高分子功能材料和高分子膜材料的研发和供应,包括 PTFE 膜、PI 膜等,与中科大、合工大等院校在相关专业领域展开合作研究,相关技术在复合集流体材料领域具有较强适用性。同时公司扎根于合肥新能源产业聚集区,与上下游客户交流频繁,具备一定的客户资源优势。
根据西南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 2023-2025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712.8/900/1235Gwh,年增速分别为 38%/26%/37%,估算 6.5um 的复合铜箔单 Gwh 电池用量 226.9 吨,8um 复合铝箔单Gwh 用量为 136.2 吨;随着动力电池渗透率的提升,对于电池安全、能量密度要求提高,进一步加快复合集流体的渗透率,预计2023-2025年复合铜箔/复合铝箔渗透率分别为2%/1%、10%/8%、
25%/20%。预测23/24/25年复合铜箔的市场空间分别为1.5/9.45/32.42亿元,实现快速增长。
公司在2021年底,公司正式立项集流体项目,积极与上下游产业链对接,在资金、土地、厂房、人才和产业链上都进行了积极的布局,以面对市场的变化。2022年12月,公司复合集流体首批产品正式下线,下线产品性能经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锂电复合集流体新型材料,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应用前景好,且市场空间广阔。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本年比上年
2022年2021年2020年
增减(%)
总资产1273852540.501059864086.2120.19687848514.57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资642887068.38656470819.41-2.07396056646.62产
营业收入579032421.50501997044.0015.35458392572.19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
579032421.50000050199704415.35458392572.19
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6231640.0270447191.66-91.1562050282.06润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扣除-17570511.6852522542.79-133.4549294580.17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
的现金流量净-43776242.1963369808.16-169.0874361185.87额
加权平均净资减少11.28个百
0.9612.2417.06
产收益率(%)分点基本每股收益
0.040.47-91.490.52(元/股)稀释每股收益
0.040.47-91.490.52(元/股)研发投入占营
增加1.45个百分
业收入的比例7.96.455.55点
(%)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1-3月份)(4-6月份)(7-9月份)(10-12月份)营业收入113359326.35157366985.02122199650.31186106459.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4835032.1413344554.57-2293250.28-9654696.41
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2182513.237622546.2-4274254.21-18736290.44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30145210.39-5279033.24-6835896.19-1516102.37量净额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不适用
4股东情况
4.1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股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户)6823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7305
(户)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
(户)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表决权恢复的优先-
股股东总数(户)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
(户)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户)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质押、标记包含转融或冻结情况持有有限股东名称报告期内期末持股比例通借出股股东售条件股(全称)增减数量(%)份的限售性质份数量股份股份数量数量状态境内
徐辉05933796037.095933796059337960无0自然人安徽元琛股权
投资合伙企业0126951607.931269516012695160无0其他(有限合伙)安徽高新金通安益股权投资
-169728542613152.6600无0其他
基金(有限合伙)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国泰估值优281652728165271.7600无0其他势混合型证券
投资基金(LOF)安徽兴皖创业国有
-500000026288801.6400无0投资有限公司法人境内
虞玉明150060215006020.9400无0自然人境内
张镈麟134834113483410.8400无0自然人中信证券股份国有
90592510661250.6700无0
有限公司法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信澳匠心臻
9604519604510.6000无0其他
选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信澳周期动9214489214480.5800无0其他力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说明安徽元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执行
事务合伙人梁燕女士为公司董事、总经理,和公司控股股东徐辉先生为一致行动关系,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未知其他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之间的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持股数量的说明不适用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不适用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不适用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不适用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适用√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不适用第三节重要事项
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
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903.24万元,同比上升15.35%;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3.16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91.15%;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27385.25万元,同比上升20.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4288.71万元,同比降低2.07%。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
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不适用
5e天资,互联天下资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手机版|小黑屋|5E天资 ( 粤ICP备2022122233号 )

GMT+8, 2025-5-18 04:27 , Processed in 0.429062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5etz

© 2016-现在   五E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