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注册用户,每天转文章赚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截至本问询函回复日,承租方已支付租金及物业管理费至2024年4月7日。
公司依据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估价报告,取得该房产公允价值。厦门中华城
商铺坐落于思明区思明南路,为厦门核心商圈。评估人员选取附近区域用途相同、
价格接近且交易时点与报告日时点接近的中山北路商铺、中山路步行街商铺、祥
禾沿街商铺作为比较店铺案例。可比店铺在用途及地理位置上相似,根据临路状况、面积、装修及设备等方面进行适当修正。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六条“自用房地产或存
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
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商铺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其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
综上所述,公司固定资产转入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转换日的确定及转换日的相关会计处理均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4)结合上述问题的回复,以及若不考虑本次会计政策变更调增2021年末
净资产导致2022年末净资产实际为负的情况,说明是否存在通过本次会计政策变更规避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
【公司回复】
公司不存在通过本次会计政策变更规避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主要原因如下:
1、公司变更会计政策时点是经营策略变化决定的,与规避退市风险警示无关。
2022年6月,公司管理层召开会议,讨论继续深化渠道调整,关闭线下亏损
直营店铺,集中经营资源重点围绕三至五线市场发展加盟渠道,整合发展电商渠
道业务。会议决定将公司拥有的自有房产资源,由原本主要自用转为主要出租、
出售,并加快资产变现速度,积极接洽有关意向方(公司已于2022年末、2023年
初完成武汉、贵阳两处房产出售)。公司管理层同时认为,公司有必要变更投资
性房地产相关会计政策,由原有的成本计量模式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理
由为:(1)公司房产取得时间较早,房产现行价值与取得时的成本有较大差异,
成本法计量模式无法准确反映相关房产的真实市场价值,也无法准确反映公司的
盈利状况。(2)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好地适应公司自有商铺使用方式的变化,更
9
(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相关收入(租赁收入及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收入)占营业收
入比例2019-2022年分别为0.95%、1.10%、1.68%、11.72%,其中2022年较2021
年增加10.04个百分点,说明公司对房产的使用用途产生较大变化,由主要为自
用商铺、办公用途,转变为主要为出租、出售用途,使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综上所述,本次会计政策变更更符合企业的经营状况,能够提供更客观、公
允、准确的财务信息,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不存在通过本次会计政策变更规避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
请年审会计师对上述问题进行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会计师回复】
一、核查程序
(1)了解并评价管理层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关键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检查相关董事会决议,分析公司将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计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是否客观、合理,是否符合相关地区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
(3)检查投资性房地产的房产证、租赁合同、租赁收入记账情况、租金回款的银行回单等资料,并实地勘察相关投资性房地产的实际状态;
(4)评价管理层聘请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客观性及独立性,
复核计算本期及追溯调整各期评估数据,分析评估结果是否合理、恰当,同时对
评估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出具的评估报告的目的和范围、独立性、评估方法选用、评估过程、其主要参数的选取及评估结果的合理性等;
(5)检查本期固定资产转入投资性房地产所涉房产的产证、租赁合同、租金收款等资料,并确认其实际用途及状态;
(6)检查公司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改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固定资产转
入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会计处理是否准确、恰当,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3
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相关规定;
(7)询问管理层,并与公司治理层进行沟通,结合公司实际生产经营情况、
11
面对部分加盟商绩效下滑、偿债不及时、公司应收账款账龄变长的情况,公
司已强化资金回收责任明确的管控措施,提高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和法务部门对
资金回收的管理要求,控制回款风险,当前已对逾期回款的客户采取法律手段进
行催收。对于账龄较长,回收难度较大的应收账款,寻求资产处置方案,盘活资金。
上述应收账款由日常经营业务产生,具备商业实质,不存在以前年度虚构交
易的情况。上述应收账款客户与公司、公司董监高、5%以上股东不存在关联关系或可能导致利益倾斜的其他关系。
(2)结合坏账准备计提政策、销售信用政策、业务开展情况、应收账款账龄
结构变化、客户资信状况等情况,说明你公司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各主要参数的选
取依据及合理性,报告期末应收账款计提比例较期初大幅提高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前年度对相关款项的计提是否审慎、充分。
【公司回复】
公司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含应收款项)
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对于不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公司
采用简化方法,即始终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公司信用风险
组合按照业务模式分为直营和加盟两个组合,假设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参照各组合历史应收账款账龄分布,按照账龄迁徙率和前瞻性调整,计算预期信
用损失。公司对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充分反映了账龄变化、资信状况等信息。
表一:公司2022年、2021年应收账款情况单位:万元
14
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
(2)对应收账款余额及销售金额进行函证,并对未回函部分进行替代测试;
(3)抽查加盟商业务合同,查验合同主要条款、检查公司收入确认时点、销售折扣、销售退货的会计处理是否与实际相符;
(4)检查主要加盟商的发货记录、物流记录等原始单据,确认销售交易的真实性;
(5)通过公开信息查询并询问管理层,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是否与公司、公司董监高及5%以上股东存在关联关系或可能导致利益倾斜的其他关系;
(6)选取主要加盟商进行现场访谈,了解合作模式、交易真实性,以及其是否为公司关联方;
(7)对报告期及以前年度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进行复核,主要程序包括:
①查询并对比同行业坏账准备计提政策,评估公司管理层制定坏账政策的合
理性,具体考虑基于前瞻性因素修正后的损失率,评估管理层对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估计的合理性;
②复核管理层在评估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方面的判断及估计,关注管理层是否充分识别已发生减值的项目,包括考虑回款模式、信用条款的遵守情况等;
③对管理层按照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进行减值测试,
复核各组合账龄迁移率情况及公司评估的前瞻性影响因素,评估公司按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减值准备的合理性,重新计算并检查其准确性。
二、核查意见
经核查,我们未发现公司上述回复中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与我们在审计过
程中获取的相关资料在重大方面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公司应收账款在所有重大方
面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相关销售交易具备商业实质,未发现明显异常;未
发现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与公司、公司董监高及5%以上股东存在关联关系或可能
导致利益倾斜的其他关系;以前年度应收账款相关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审慎、充
分,报告期末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较期初大幅提高的原因合理,符合公司实际情况。
问题3:年报显示,你公司存货期末账面余额为9.8亿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6
表二:2022年末、2021年末库存商品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情况单位:万元
表三:2022年末、2021年末库存商品预计可变现净值如下单位:万元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2022年末公司存货原值金额较上年末下降29.73%,其中库存商品原值金额较
上年末下降29.85%,对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较上年末下降10.07%,存货账面价
值较上年末下降34.38%。2022年计提存货减值损失11,501.17万元,较上年同期
增加1,599.63万元,存货跌价计提比例较上年同期上升5.26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一年以上库龄占比增加及商品销售单价下降所致:
1、2022年末公司一年以上库存商品原值55,581.49万元,占比57.47%,较
上年增加9.26个百分点。因公司关停不合理商圈店铺,原准备的服饰产成品给公司带来一定的消化压力,1年以上库存商品占比相应增加。
2、2022年末一年以内库存商品跌价准备计提比例5.32%,较上年增加2.35
个百分点,一年以上库存商品跌价准备计提比例37.63%,较上年增加2.17个百分
点,主要系销售单价较上年下降7.36%所致。2022年上半年公司总部所在地上海
受短期偶发性因素影响,公司唯一物流仓储园区停运近3个月,在此期间在仓货
品无法正常发货出库,但服装销售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为提升商品动销加速资金回笼,商品销售价格有所下降。
18
况汇报表》进行相关账务核算处理。
公司存货会计政策:
①存货的分类: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和低值易耗品。
②存货取得和发出的计价方法:存货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价。存货成本包括
采购成本和其他成本。原材料、产成品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在领用时按一次转销法进行摊销。
③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详见问题3、(1)之回复。
④公司存货的盘存制度为永续盘存制。
公司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相关规定及上述存货会计政策对存货进行核算,确保存货数量、账面价值真实、准确。
2020年末-2022年末服饰存货库龄结构变化情况:单位:万元
2021年末库龄一年以上库存商品占比48.21%,2020年末库龄一年以上库存商
品占比47.77%,占比相当;2021年商品销售单价84.86元,2020年商品销售单价
72,54元;2021年库存商品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为18.63%,2020年计提比例为19.81%,销售单价、库龄结构变化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相匹配。
公司存货跌价准备按季度计提,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
低计量,对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由于公司主营业务为服
装零售批发,服装产品销售受季节性和时尚性影响较大,公司对于长库龄的存货
更加谨慎考虑存货跌价的风险,其中:库龄在3-4年的仍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孰低计量,对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计提跌价准备;库龄在4年以上的,虽然仍可实现部分变现,但因其可变现净值已经很小,全额计提跌价准备。
综上所述,公司根据存货库龄长短及销售情况,充分谨慎考虑存货跌价的风
险,并计提相应的跌价准备。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确认依据充分合理,计提方法、
20
口径在各年度保持一致,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公司的存货价值。公司以前年度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充分、审慎的。
请年审会计师对上述问题进行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并说明针对上述存货所执行的审计程序与获得的审计证据。
【会计师回复】
一、核查程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我们实施了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审计程序:
(1)了解并评价公司与存货管理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相关的关键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对管理层的存货盘点流程进行测试,对公司仓库及直营店铺的存货实施监盘和抽盘程序,并实地了解存货的库龄及滞销情况;
(3)获取公司报告期末及以前年度存货库存清单及库龄明细表,检查库龄结构的变化情况,并对库龄较长的存货进行分析性复核;
(4)检查管理层编制的报告期末及以前年度存货跌价准备计算表,复核该计算表中数据的来源、完整性和准确性;
(5)对管理层采用的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和商业依据进行评估,检查
存货实际销售价格,评估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的合理性,对存货报告期末及以前年度的可变现净值进行重新测算;
(6)检查报告期及以前年度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是否准确。
执行上述审计程序过程中,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主要包括:公司月度及年度
存货盘点报告;对公司仓库及直营店铺的存货监盘照片、监盘报告;公司报告期
末及以前年度存货库存清单、库龄明细表;管理层编制的报告期末及以前年度存货跌价准备计算表等。
二、核查意见
经核查,我们认为,公司报告期末存货账面价值较期初大幅下降原因合理,
本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准确、恰当,符合公司实际生产经营情况;通过分析报
告期与以前年度的库龄结构、销售单价、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等变化情况,并
对可变现净值进行重新测算,未发现以前年度存货账面价值存在明显异常,以前
21
从偿债能力指标来看,公司2022年末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较上年末均有所下
降,但2022年末流动负债较上年末减少63,915.50万元、下降15.91%,负债总额
较上年末减少92,244.79万元、下降20.68%。上述情况虽然可能对公司的持续经
营能力产生一定影响,但公司董事会正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以确保公司拥有足够的营运资金清偿到期的债务并持续运营,主要措施如下:
(1)线下直营将采取稳定的策略发展,重点围绕三至五线市场发展加盟渠道,
同时重点布局线上渠道,减少固定成本开支,降低企业经营杠杆,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2)盘活长期资产,缓解公司流动性压力,为主营业务发展提供流动资金支
持。期后公司收到上海华瑞银行转来的《上海银保监局关于同意上海华瑞银行股
权变更的批复》(沪银保监复(2023)177号),上海银保监局同意上海凯泉泵业
(集团)有限公司受让本公司持有的上海华瑞银行30,300万股股份。截至本问询函回复日,公司已收到全部股权转让款项42,420.00万元。
(3)寻求公司自有物业出售变现,增强资产流动性,改善企业运营资本。
(4)通过偿还银行借款续借短期借款以保证稳定的运营资金。
(5)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华服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邦誉企业发展
有限公司在2023年将共同继续为公司提供必要的财务资助,相关财务资助协议已
签署(具体详情参见公司已对外披露的美邦服饰编号为“2023-022”的《关于接受控股股东财务资助的关联交易公告》)。
公司管理层认为上述措施有助于维持公司持续经营,其执行不存在重大障碍,
公司能够获得足够的营运资金清偿到期债务并保持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持续经
营能力不存在不确定性,未触及本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修订)》第9.8.1条第(七)项应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
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