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注册用户,每天转文章赚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迪哲(江苏)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被保荐公司简称:迪哲(江苏)医药股份有
保荐机构名称: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限公司
保荐代表人姓名:许超联系电话:010-56839300
保荐代表人姓名:丁明明联系电话:010-56839300
根据《证券法》《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联合证券”或“保荐机构”)作为迪哲(江苏)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哲医药”或“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保荐机构,承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原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未完成的持续督导工作,对迪哲医药进行持续督导,并出具本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无。
二、重大风险事项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创新药研发时限长、资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公司作为一家全球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正处于重要研发投入期,针对不同靶点研制多款产品。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公司核心产品舒沃替尼已获 NMPA 批准上市。
1报告期内核心产品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公司尚未盈利。未来,公司核
心产品的商业化销售收入将取决于药品市场推广策略及销售渠道部署情况等多
方面因素,公司未来销售收入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将进一步加快研发管线各产品及其各项临床研究适应症的推进,公司未来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用于在研项目完成临床试验、药学研究、临床前研究及新药上市前准备等产品管线研发业务,公司研发费用预计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随着研发和商业化投入的增加,报告期内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报告期内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51425.2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53554.1万元,主要系公司仍处于重要研发投入期,药品尚未形成销售,研发支出金额较大。
公司针对不同靶点研制多款产品,未来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用于在研项目完成临床试验、药学研究、临床前研究及新药上市前准备等产品管线研发业务。此外,公司还将在新药上市申请、药品注册、上市后的市场推广等方面增加投入,均可能导致短期内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从而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没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升级及产品迭代风险
创新药的开发受到快速及重大的技术变革的影响。公司面临来自全球主要医药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的竞争,部分竞争对手有可能开发出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显著优于现有上市药品的创新药物。若前述药物在较短周期内获批上市,实现药品迭代,将对现有上市药品或其他在研药品造成重大冲击。若公司已上市/在研药品相关领域出现突破性进展,或公司药物治疗领域内诞生更具竞争优势的创新
2药物,公司已上市/在研产品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失去商业价值的风险,从而对
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创新驱动型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新产品的研发创新能力。公司目前高度依赖核心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与其他医药企业在争取科研技术人才方面存在激烈竞争。为了吸引及稳定人才队伍,公司可能需要提供更高薪酬及其他福利,有可能对公司短期内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此外,核心技术人员的流失以及相关技术泄密可能对公司研发及商业化目标的实现造
成不利影响,从而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务战略产生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公司在研药品临床试验进展或结果不及预期的风险
新药研发临床试验进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随着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产品及临床阶段产品研发进程的推进,公司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有多个产品适应症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公司临床试验在招募患者和确定临床试验机构时,可能因入组患者的人数、界定资格标准、竞争对手同期开展类似临床试验等因素而遇到困难,从而阻碍临床试验的如期完成。公司在临床试验进展过程中可能遇到多种不可预见事件从而推迟临床进度并妨碍在研产品获得监管批准,上述因素均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新药研发过程漫长、成本高昂,且结果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行业实践表明,即使某些候选药物在临床前研究及初期临床试验阶段取得进展,但由于多种原因可能导致其在临床试验阶段后期无法显示出理想的安全性及疗效,甚至直接导致项目失败。公司无法保证任何临床前研究以及早期临床研究数据能够预测候选药物的临床结果。若公司的核心产品未能获取良好的临床数据,不得不放弃后续研发工作,将使得公司对该产品的前期研发投入无法收回,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也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2、公司核心产品审评审批进度及结果不及预期的风险
3由于新药审评审批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公司无法保证提交的新药上市申请
能够取得监管机构的批准。如公司在研药品的获批时间较公司预期有较大延迟,或无法就在研药品获得新药上市批准,或该等批准包含重大限制,则将对公司的业务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药品在境内注册审评审批主要包括 CDE 技术审评环节、中检院承担的药品
注册检验环节和药品核查中心承担的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环节,以上三个方面均通过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获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后上市。
药品在境外(以美国为例)药品临床试验完成后,申请人将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结果、生产流程、设施数据、化学分析测试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提交至FDA,新药上市申请必须包含足够的安全性及疗效证据。新药上市申请必须获得FDA 的批准,方可在美国进行销售。
若公司的核心产品在完成临床试验后的上市申请环节花费时间较长或上市
申请进展不顺利,可能会对公司产品的上市和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药品商业化不达预期风险
创新药物研发成功后,需要经历市场开拓及学术推广等过程才能实现最终的产品上市销售。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公司已在中国建立一支专业高效的商业化团队,包含市场营销、临床推广、产品准入、医学事务、商务渠道及业务规划与运营团队,核心团队成员兼具跨国和本土生物医药公司商业化经验,覆盖肺癌、血液瘤等多个肿瘤领域,然而公司仍存在销售团队招募进度不及预期以及入职后短期内流失的风险,从而对药品的商业化推广带来一定不利影响。未来,若公司的销售团队不能紧跟政策动向,把握市场竞争态势,或销售团队的市场推广能力不达预期,未来获准上市的药物未能在医生、患者、医院或医疗领域其他各方取得市场认可,将对公司实现产品商业化并获得经济效益造成不利影响。
将产品的临床优势转化为医生和患者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强大的商业化团队、合理的商业化策略、高效的市场执行力支持和保障产品的商业化顺利开展。如果公司在上述商业化环节的推进不达预期或与合作方未能顺利达成
4合作销售安排,将可能对包括舒沃替尼和戈利昔替尼在内的产品商业化进展造成不利影响。
4、药品生产规范及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药品的生产规范及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身体健康,其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若出现偶发性设施设备故障、质量管理失误或流程操作不
当等因素将导致在产品发生性质变化。若发生重大的药品生产、质量安全事故,公司将面临主管部门的处罚并导致公司声誉受损,并且可能危及公司拥有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系及相关资质证照。如果公司产品上市后,发生质量问题,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市场声誉和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5、市场竞争风险
创新药行业参与者较多,结合公司在研创新药产品管线,公司产品上市后,可能会与大型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进行竞争。大型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具有更丰富的产品商业化经验,具有更强的资本及人力资源实力;竞争对手及未来潜在的新进入者可能会不断完善产品工艺、技术。如果未来产品竞争加剧,而公司不能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强销售网络建设、保持技术研发优势,公司将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从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6、研发技术服务及物料供应风险
公司的业务经营需要大量的研发技术服务(包括临床前、临床阶段等)以及物料(包括原料药、药用辅料以及其他研发试剂耗材等)供应。若研发技术服务及物料的价格大幅上涨,公司的经营成本将相应上涨。如果在自然灾害或经济环境、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研发技术服务及物料供应商不能及时、足额、保质的提供合格的服务或产品,或者供应商经营状况恶化,亦或是与公司的业务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研发技术服务及物料供应无法满足公司的经营需求,将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将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7、国际化经营风险
5公司着眼于全球化发展,未来随着公司逐步实现国际化经营,可能会由于国
际政治经济局势发生变化、政策法规变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变化等多项因素,进而对公司在境内外的研发及商业化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公司在全球化的研发、生产及日常经营活动中存在相关的风险。
(五)财务风险
1、营运资金不足的风险
在研药物产生销售收入前,公司需要在临床开发、监管审批、市场推广等诸多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公司营运资金依赖于外部融资,如经营发展所需开支超过可获得的外部融资,将会对公司的资金状况造成压力。如公司无法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取得盈利或筹措到足够资金以维持营运支出,公司将被迫推迟、削减或取消公司的研发项目,影响已上市/在研药品的商业化进度,从而对公司业务前景、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2、股权激励导致股份支付金额持续较大的风险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的激励机制,促使员工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公司设立了员工持股平台,并进行了股权激励。尽管股权激励有助于稳定人员结构以及留住核心人才,但可能导致股份支付金额较大,从而对当期及未来财务情况造成不利影响。未来公司产品上市销售产生利润后,已有或未来新增对员工的股权激励有可能导致公司股份支付金额持续较大,存在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甚至触发终止上市标准的风险。
3、公司相关在研药品的研发费用持续较大,对公司未来业绩可能存在不利
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管线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34343.79万元。公司产品管线拥有多个主要在研药品,同时储备多项处于早期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在研项目。公司未来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用于在研项目完成临床试验、药学研究、临床前研究及新药上市前准
备等产品管线研发业务,对公司未来业绩可能存在不利影响。
4、公司尚未盈利,在未来商业化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存在持续亏损的风险
6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公司主要产品舒沃哲(舒沃替尼)上市获 NMPA 批准。
报告期内,公司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尚未盈利。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1425.26万元,累计未弥补亏损金额较大。
未来,公司核心产品的商业化销售收入将取决于药品上市获批进度、市场推广策略及销售渠道部署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公司未来销售收入存在不确定性。
公司预计将持续加大在研药品的研发投入,并在药品取得上市批准后持续进行市场推广。如药品商业化后公司收入未能按计划增长,则可能导致公司持续亏损。
(六)行业变动风险
1、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药品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特殊消费品,医药行业受到国家及各级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等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医疗保障体制的逐步完善,行业政策环境可能面临重大变化。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规则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将难以实现满足市场需求和适应行业政策的目标平衡,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药品价格政策调整风险近年来,受到国家医保价格谈判的推行等政策和措施的影响,部分药品的终端招标采购价格逐渐下降,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公司未来上市药品可能面临药品政策调整进而降价风险,从而对公司未来的产品收入构成一定的潜在负面影响。
3、医保目录调整和谈判政策风险
国家医保局2020年发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医保目录将建立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每年调整1次;明确了药品的医保准入方式和支付标准,其中独家药品进入谈判环节,非独家药品进入企业准入竞价环节;
建立《国家医保目录》准入与医保药品支付标准衔接机制,其中独家药品通过准入谈判的方式确定支付标准。从过往医保谈判的执行经验来看,2022年医保谈7判成功药品平均降幅为60.1%。2023年7月,国家医保局对《谈判药品续约规则》进行了完善调整,进一步体现对创新药的支持。
总体而言,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有利于公司产品上市后尽快通过谈判方式纳入医保,尽管医保新增谈判药品的价格平均降幅较大,但对于大多数新上市的创新药产品而言,在医保支付价格相对合理的情况下,通过谈判降价进入医保,实现“以价换量”,大幅提升产品上市后对患者的可及性,并快速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仍是优先选择。如果医保谈判中医保意愿支付价格大幅低于公司预期,则可能导致公司产品医保谈判失败未能纳入医保,或即使谈判成功但医保支付价格大幅低于公司预期的情形。上述情形将可能对公司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收入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此外,若公司产品未来进入医保后又被调整出医保目录,可能对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产生较大波动,进而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三、重大违规事项无。
四、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一)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增减变动幅度
主要会计数据2023年1-6月2022年1-6月(%)
营业收入0.000.00不适用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4252601.51-344900349.40不适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
-535541041.36-370279492.04不适用性损益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40326121.29-280362958.29不适用增减变动幅度主要会计数据2023年6月末2022年6月末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346572199.861758481039.11-23.42
总资产1739233165.972081908055.24-16.46
(二)主要财务指标
8增减变动情况
主要财务指标2023年1-6月2022年1-6月(%)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1.26-0.85不适用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1.26-0.85不适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
-1.31-0.92不适用益(元/股)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3.13-15.03不适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
-34.50-16.13不适用
资产收益率(%)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三)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亏损较上年同期增加较多,主要原因系除研发项目进一步加大投入以外,公司为第一款产品舒沃替尼上市提前进行商业化布局,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加快组建商业化团队,为产品上市做前期商业化筹备工作。同时,为吸引并激励员工,公司于2022年12月授予部分人员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故报告期内股份支付费用相应增加。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及总资产较上年末下降,主要原因系上述费用稳步增加。
五、核心竞争力的变化情况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公司是一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驱动型生物医药公司
公司坚持源头创新的研发理念,致力于新靶点的挖掘与作用机理验证,借助自有的转化科学研究能力、分子发现和优化核心技术以及健全的研发体系,以推出全球首创药物和具有突破性治疗方法为目标,力求填补未被满足的患者需求,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公司目前1款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2款药物处于全球注册临床阶段,共5款药物处于国际多中心临床阶段。核心产品舒沃哲(舒沃替尼)是公司自主研发的 EGFR-TKI,对包括 Exon20ins 突变在内的多种突变都有较强活性,并保持对野生型 EGFR 高选择性。舒沃替尼药物研发、转化科学和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在
9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ancer Discovery》,是迄今为止肺癌领域首个且唯一获中美
双“突破性疗法认定”的国创新药。
2、公司已建立全球同步开发、具有全球创新性和市场潜力的产品管线
公司已建立了极具创新性和市场潜力的小分子产品管线组合,所有产品均享有完整的全球权益,并采用全球同步开发的模式。公司当前战略性专注于恶性肿瘤、血液瘤等重大疾病领域,拥有5个处于全球临床阶段并用于多个适应症的创新药物,其中1款药物已在中国获批上市,以及多个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候选创新药物,多项产品取得里程碑进展。
3、公司拥有行业内较为领先的转化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平台
转化科学是新药研发行业的前沿领域,公司兼具对于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的深刻理解,拥有行业内较为领先的转化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平台。公司具有整合生物科学、药物化学、药物 ADME 等多个学科的能力,并能够深入了解临床特征以及可能的异常驱动基因、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与肿瘤疾病之间关系,从而为新药研发立项提供关键的决策支持,提升新药研发的成功率。
公司在转化科学领域建立了多项核心技术平台,突破了药物穿越血脑屏障等行业技术难点,创新性的建立肿瘤药物与放疗研究平台,擅长于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并将其应用于药物发现和临床开发,并在行业内较早使用模型引导的药物早期临床研究技术(MIDD)指导新药开发。依托转化科学研究能力,公司能够通过有效地洞察临床未满足的治疗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首创性(First-in-class)或具有突破性治疗优势的创新药,树立较高的竞争壁垒。公司研发管线中的主要候选创新药舒沃哲(舒沃替尼)、戈利昔替尼、DZD8586、DZD2269 和 DZD1516 等均是公司转化科学研究的典型应用成果。
4、公司拥有一体化的研发平台,自主研发能力覆盖新药研发全部环节
公司成立以来,已有4个化合物从源头自主发现并推进到全球临床阶段,其中舒沃哲(舒沃替尼)已获批上市。如此快速、高效的研发得益于公司建立的一体化的研发平台。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覆盖创新药从早期发现到后期开发的各个环节,包括药物靶点发现与机理验证、转化科学研究、化合物分子设计与筛选、
10临床前研究、CMC、临床方案设计与执行等。公司在技术先进性和技术平台完整
性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掌握并控制新药研发的整个进程,有利于研发决策和执行的高效实施。同时,公司拥有分子发现和优化领域的化合物设计与优化技术、高效的药物代谢和综合评估技术等核心技术平台,可显著提升分子发现和优化的效率,大幅缩短研发时间。
5、公司拥有一支富有创造性和全球视野的核心团队
公司拥有一支国际化的团队,覆盖创新药早期研发至商业化,主要团队成员均具备超过20年跨国制药或本土生物药企从业经验,过往履历突出,在全球范围具备良好声誉。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具备全球协调能力的早期研发、临床开发和运营团队,以保证公司创新药物临床研究的高效、顺利推进。同时公司已布局涵盖市场营销、临床推广、产品准入、医学事务、商务渠道及业务规划与运
营的商业化团队,在实体肿瘤、血液瘤等领域均经验丰富。
(二)核心竞争力变化情况
2023年上半年度,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六、研发支出变化及研发进展
(一)研发支出变化情况
单位:元
项目2023年1-6月2022年1-6月增减变动幅度
费用化研发投入343437904.50329587303.604.20%
资本化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合计343437904.50329587303.604.20%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
(二)研发进展
1、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稳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在研管线的研发进度,截至本
11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68项。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公司1款药
物在中国获批上市,2款药物处于全球注册临床阶段,共5款药物处于国际多中心临床阶段。
122、在研项目情况
单位:万元预计总投资本期投入累计投入金拟达到目序号项目名称进展或阶段性成果技术水平具体应用前景规模金额额标
针对 EGFR/HER2 20 号外显新药获批
1 舒沃替尼 134468 14439 86669 中国获批上市 子插入突变设计的全球首创 EGFR NSCLC
上市小分子化合物
处于针对 r/r PTCL 国际多中
戈利昔替 新药获批 全球首个针对 PTCL 的特异 PTCL、CTCL
2176610730477199心注册临床试验阶段,
尼 上市 性 JAK1 抑制剂 等
CTCL 中国 II 期临床试验等可完全穿透血脑屏障的高选
处于针对 r/r B-NHL I/II 期国 新药获批 择性小分子抑制剂,治疗
3 DZD8586 81010 5104 15694 B-NHL
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上市 BTK 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耐药
B-NHL处于针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有效解除高浓度腺苷引起的新药获批
4 DZD2269 32720 263 13924 前列腺癌 I 期国际多中心临 免疫抑制作用的高选择性腺 前列腺癌
上市
床试验等 苷 A2a 受体拮抗剂可完全穿透血脑屏障的高选
处于晚期 HER2 阳性乳腺癌 新药获批
5 DZD1516 36740 397 12145 择性 HER2 小分子酪氨酸激 乳腺癌
II 期临床试验等 上市酶抑制剂
合计/46154827507205631////
七、新增业务进展是否与前期信息披露一致(如有)
13不适用。
八、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是否合规
(一)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1、募集资金整体使用情况
单位:元截至报告本年度投募集募集调整后募集资金截至报告期末累期末累计入金额占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承诺投本年度投入金
资金募集资金总额承诺投资总额计投入募集资金投入进度比(%)
到位募集资金净额资总额额(4)
来源(1)总额(2)(%)(3)(5)时间
=(2)/(1)=(4)/(1)首次2021公开年12
2103205258.001986567781.571986567781.571986567781.571161732446.5458.48263629902.6713.27
发行月7股票日
142、募集资金使用的其他情况
(1)对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资相关产品情况
公司于2022年10月28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十
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人民币130000.00万元(含本数)的暂时闲置募集资
金进行现金管理,用于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银行理财产品或存款类产品或券商收益凭证(包括但不限于保本型理财产品、协定性存款、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大额转让存单、券商收益凭证等)。使用期限自公司前次董事会审议通过授权期限到期日2022年12月19日起12个月之内有效,在前述额度及决议有效期内,资金可以循环滚动使用。公司独立董事、监事会及原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该事项均发表了同意意见。详见公司2022年10月29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及指定媒体披露的《关于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公告》(公告编号:2022-39)。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利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的结构性存款及通知存款余额为87263.87万元。
(2)用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或归还银行贷款情况公司于2023年3月23日召开了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和第一届监事会第
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总计人民币6000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公司独立董事对上述事项发表了同意意见,原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具了核查意见。该事项已于2023年4月14日经公司2022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详见公司2023年3月24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及指定媒体披露的
《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15)。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使用超募资金6000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3)其他事项
15公司于2023年3月23日召开了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和第一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自筹资金支付募投项目部分款项后续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议案》,同意公司基于募投项目实施情况使用公司自筹资金支付募投项目部分款项,后续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并从募集资金专户划转至募投项目实施主体的自有资金账户,该部分等额置换资金视同募投项目使用资金。公司独立董事对以上事项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原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此出具明确的核查意见。详见公司2023年3月24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及指定媒体披露的《关于使用自筹资金支付募投项目部分款项后续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14)。
(二)募集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
第1号——规范运作》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了
公司募集资金的存放及实际使用情况,不存在募集资金管理违规的情况。公司对募集资金的投向和进展情况均如实履行了披露义务,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不存在重大问题。
九、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
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万股
2023年1-6月
序直接持股间接持股数
姓名职务的质押、冻结号数量量及减持情况
XIAOLIN 董事长、总经
1241.204061.58无
ZHANG 理
SIMON
2董事--无
DAZHONG LU
3傅晓董事--无
RODOLPHE
PETER
4董事--无
ANDRé
GRéPINET
162023年1-6月
序直接持股间接持股数
姓名职务的质押、冻结号数量量及减持情况
5林亮董事--无
董事会秘书、
6吕洪斌-269.99无
财务总监
7王学恭独立董事--无
8朱冠山独立董事--无
9张昕独立董事--无
10姜斌独立董事--无
监事会主席、
11董韡雯-5.45无
证券事务代表
12孙渊监事--无
13康晓静监事1.713.61无
副总经理、首
14杨振帆304.046838.72无
席医学官
15陈素勤副总经理30.7865210.77无
副总经理、首
16吴清漪--无
席商务官
QINGBEI 副总经理、首
1720.1211.04无
ZENG 席科学家
HONCHUNG
18副总经理20.1205.87无
TSUI
SHIH-YING
19副总经理2.6854.46无
CHANG
20张知为副总经理6.716.34无
截至2023年6月30日,迪哲医药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公司股权均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的情形。
十、上海证券交易所或保荐机构认为应当发表意见的其他事项无。
17 |
|
5e天资,互联天下资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