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注册用户,每天转文章赚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证券代码:300607证券简称:拓斯达
债券代码:123101债券简称:拓斯转债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4001
□特定对象调研□分析师会议
□媒体采访□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
□新闻发布会路演活动活动类别
现场参观
电话/网络会议
参与单位名称及 BOYU CAPITAL EQUITY STRATEGY 2014LIMITED、CLOUDALPHA
MASTER FUND 、 FOSUN HANI SECURITIES LIMITED 、 GRAND
人员姓名 ALLIANCE ASSET MANAGEMENT LTD、HEL VED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Hwabao WP Fund Management Co. Ltd、Keywise、
Macrolink、 Neuberger Berman Singapore Pte.Limited、
Orchid Publ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imited、PICC
Property and Casualty Co Ltd、Sumitomo Mitsui AM-Clients
Funds、Yuanhao Greater China Fund、ZY Investment、安徽
明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安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诚
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宏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泓澄
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源乐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彬元
资本有限公司、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财信证券资管、昌都
市凯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淡水泉(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东方证券自营、东莞市东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东海证券资管、
东吴证券资管、东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
司、富安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证券、广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南沙祈福投资有限公司、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证券
资产管理分公司、国投信托、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杭州乾璐投
资管理有限公司、合生創展投資有限公司、合众资产管理股份
有限公司、珩生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华富基金管理有
限公司、华融瑞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华夏财富创新投资
管理有限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
司、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农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诺安基
金管理有限公司、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鹏华基金管理有限
1公司、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平安
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幂
加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厦门金圆金控股份有限公
司、上海伯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复胜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海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河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华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混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嘉世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金辇投
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弥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名禹资产
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浦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钦沐资产管
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秋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
睿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泰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天
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雪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甬兴
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深圳河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承势资本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开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领骥资本管理有
限公司、深圳市善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尚诚资产管理
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微明恒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优
美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正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太平
洋保险、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天铖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西藏源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西南证券证券投资部、新疆前海联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兴华
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养生堂有限公司、奕金安投资公司、永安
国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涌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元兹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长安汇通有限责任公司、长城证券股份
有限公司、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景诚实业有限公司、浙江浙商证
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
金公司、中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聚信(北京)资本管理有限
公司、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128位机构投资者
时间2024年2月23日15:00-16:00地点公司会议室
上市公司控制器研发中心总工程师:张晓辉
接待人员姓名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谢仕梅
1、可否介绍一下公司最新控制器平台的技术亮点?投资者关系活动 答:从 AI 大模型赋能工业机器人的方式而言,AI 大模型是“大脑”,控制系统是“脊椎”、机器人本体是“躯干”,控制系主要内容介绍统起到的作用是完成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之间的信息交互。基于这个思考,公司新一代机器人控制器平台采用多 CPU 架构,
2具有通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优点;底层软件平台采用基于
虚拟化技术的实时操作系统、工业中间件和运动控制解决方案,以达到软硬解耦的目的;应用软件平台采用云边端架构,集运动控制技术、PLC 技术和网络化技术于一体,并与 AI 大模型深度集成,支持智能编程和图像循迹等高端应用。
2、目前公司工业机器人+AI 大模型有什么实际落地场景?
答: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但长期以来,工业机器人的开发交付门槛一直居高不下,这也是机器人应用场景和使用数量受限的核心因素之一。基于 AI 大模型技术的出现,可以降低机器人使用者的技能门槛,让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专家参与到机器人的应用和工艺开发中,进而改变机器人的应用范式。公司持续探索大模型与机器人融合的可能性,积极与国内头部的大模型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和场景验证,推进研发成果在应用场景的下沉。
2023年阿里云栖大会上展出阿里云与拓斯达机器人控制平台
融合的基于大模型的机器人码垛解决方案,三步即可完成码垛任务。根据现场演示,行业专家创建场景描述、SOP 工艺流程、机器人 API 文档及参考代码等场景知识库后,大模型可自动获取对应场景知识,随后工作人员通过自然语言提出任务需求,大模型即可自动生成执行代码,并最终进入调试阶段,整个过程完全实现智能化,全新的开发模式大幅缩减场景交付与调试的成本和时间。
3、公司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是否有技术储备或者开发相关人形
机器人产品?
答:公司目前在机器人相关领域的研发布局为工业机器人本体
以及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等核心底层技术,部分核心技术与人形机器人有一定的相通性。人形机器人属于机器人的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公司会持续关注人形机器人相关的技术迭代及行业发展变化,在条件成熟及时机合适的情况下积极把握
3相关合作机会。
4、公司控制技术目前研发进展怎么样?
答:目前拓斯达运动控制平台的软硬件已实现了全自主研发,并推出了面向机器人应用场景的 TMCR 系列机器人控制器,并已批量应用于拓斯达 TRH 系列 SCARA 机器人、TRV 系列六轴机
器人、TRP 系列 Delta 机器人;面向注塑机应用场景的 TMCP
系列注塑机控制器,并已批量应用于拓斯达 TM、TS、TSG 和TH 系列的液压注塑机上,以及开始在 TE 系列全电注塑机上进行相关控制和工艺功能的验证。
此外,公司在同步研发新一代面向工业应用场景的运动控制器平台,该平台硬件采用多 CPU 处理器架构;底层平台采用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实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平台采用云边端架构,集拓斯达自研的运动控制技术、PLC技术和网络化技术于一体,并与 AI 大模型深度集成,支持智能编程和图像循迹等高端应用。
5、公司如何看待 AI 趋势下公司的发展机遇?
答:AI 是实现“机器换人”的进一步发展趋势,通过 AI 大模型来实现工业产品的智能化,将使用工业产品所需专业技能的载体从人转变为 AI,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操作门槛。公司具备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三大底层技术以及工业机器
人、注塑机、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全面的产品线及技术储备是现阶段大模型公司在工业领域实现落地所需的重要硬件载体。作为以核心技术驱动的智能硬件平台,公司秉承开放原则,积极与国内各头部大模型公司进行合作探索,助力 AI 工业生态的构建,以期为广大制造企业提供更加可及的智能制造工厂整体解决方案,进一步实现“让工业制造更美好”。
6、公司如何在机器人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去获取更多的市场份
4额?答:公司机器人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核心零部件底层技术优势: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视研发为公司的生命线,核心零部件研发均由具有研究所、产业等综合背景的行业博士
专家主导,研究方向涵盖路径规划、运动控制、图像处理、工艺集成、网络通信、人机交互等。经过前期的探索,公司在控制器、伺服驱动、视觉系统等底层技术研发方面已经有了一定
的技术沉淀,能够为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在保证同等性能、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2)上中下游全线布局优势: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实现“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工业机器人本体+下游自动化系统集成应用”全线覆盖的机器人企业,基于产业链布局优势,公司从应用场景着手解决客户自动化需求,过程中自产机器人逐步渗透,并且不断积累沉淀行业工艺,从而降低交付成本、提高交付效率,逐步构建核心竞争力。3)“机器人+”工作站优势:基于公司在 3C 等领域的客户基础,以及对于 3C 自动化等行业工艺的常年积累,我们对终端客户的工艺需求、痛点把握等理解得比较深入,以行业工艺为抓手,打造“机器人+”工作站。除了为客户提供工业机器人本体之外,增加视觉、夹制器等工艺,更加贴近客户需求,帮助客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经过与多家客户前期的打磨、验证及调试,公司产品在 3C 领域已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
附件清单(如有)无日期2024年2月23日
5 |
|
5e天资,互联天下资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