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1290940359
+发表新主题
查看: 1427|回复: 0

[普通] 如何认识人性?

[复制链接]

[普通] 如何认识人性?

鸿福 发表于 2017-5-20 20:24:31 浏览:  1427 回复:  0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链接

成为注册用户,每天转文章赚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鸿福 于 2017-5-22 17:41 编辑

人类中流传着一句名言: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一直努力地让自己区别于动物。可惜几千年的文明常常敌不过几十万年几百万年的基因力量。狼有狼性,羊有羊性,人有人性。人是动物,所以人亦有兽性。只不过有的人兽性多些,表现的明显一些。有的人少些,表现的含蓄一些。有些人的兽性表现在贪婪、无情和残忍等方面,有些人的兽性则表现在赖散、放纵和随欲等方面。人性有好坏两个方面,爱、宽容、测隐之心是好的方面,自私、嫉妒、无情等是不好的方面。野兽非理性的、情绪化的东西很明显,如果一个人做事是非理性的和情绪化的,他就同野兽无异,所以才有这样的话:情同兽类,人面兽心。但这种表现也是一种人性的表现。因为人是动物,是地球上众多动物的一种。如果你能够站在宇宙的深处回首看我们生存的星球,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人与兽都是动物,人亦有兽性。兽性也是人性的一个方面,动物亦有人性,如狗的温顺与忠诚,牛马的吃苦耐劳,以及一切动物对后代的爱等,动物的人性亦是兽性的一个方面。这一点在看人的时候一定要铭记,只有注意了这一点,你才能够逐渐地认识人性,人的本质,你才能够做到理智的看待他人的优点与缺点,就可以做到真正的宽容。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使人们了解人性,从而能够坦然地面对人际关系之中出现的自私、嫉妒、无情等现象,将这些现象视做人之常情,不再因他人的自私、嫉妒和无情而苦恼和不解。因为在不同的人生轨迹当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这种行为,只是出现在他人身上的时候,看得比较清楚。而出现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往往要事后才能看清楚,也有可能永远不会看清楚。从而带来当他人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自己看待他人会产生怨恨的心理。当自己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由于自己看不到,就会使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降低,因为你对他人来讲,同样是他人。
我们通常听到人们这样的质问:“你还有人性吗!?”其实这种表述不够准确,应当改为“你难道不能克服人性中的兽性吗!?”人,毕竟是高级动物,始终受到人伦道德的影响和制约。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动物的本性和一些受到教育后产生的与人类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意识并存。放任与理智本身就是一对永不分离的“双胞胎”,如同我们的手足与生俱来。我们按照人类的道德观理应选择理智,但不排除激动时的失去理智而选择放任的动物本性。人们一直以来认为人类发展到今天与动物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但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讲,人是由猿类进化来的,也就是说人的前身是野生动物。人性中“兽性”部分的客观存在就不足为奇了。人们对自己本性的了解,一般只了解人类自身人性的一面,对人类兽性一面往往忽略了。
兽性,即动物的本性。人最喜欢称之为兽性的品格是残忍。《新华词典》对兽性的解释是:极端野蛮、残忍、下流的性情。我还查过英国和法国的词典,看到的是大体上相同的解释,足见这个解释是有权威性的。这种说法似乎是理由充分的,因为禽兽在吃另一种禽兽或进行内部斗争时总是直接了当的,在它们缺乏表情的面孔上看不出任何同情、惭愧、内疚,更没有为自己的行为辩解的意思。但是只要稍加思考,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谬论:残忍意味着超越生存竞争的界限,而源于本能的行动是永远不会越过这个界限的,所以,没有任何思想体系的禽兽命里注定与残忍无缘。动物没有人类所特有的伦理、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一切行为按照自然法则生存,如果形容一个人的兽性大发,那就是说明这个人伤风败俗,穷凶极恶到了顶点。不过,兽性大发这个词对动物们有什么影响呢?其实对那些懵懵懂懂的动物来说,不管是舔犊情深,还是弱肉强食时的兽性大发,那都是它们生存的本能和手段。没有规则,没有约束,没有制裁。它们做事情不会考虑什么后果。羊饿了就吃草,它不会区分什么是野草,什么是庄稼,在它们心目中没有区别。狗熊到季节就会冬眠,不会考虑冬眠时有没有危险,它们不会有个体的思想意识,全是自然规律使然。
人性是相对于兽性而言的。而人争脱了这种当初桎梏自己的兽性,身上就发出金光闪闪的人性了。人能成为高级动物不但依赖于直立的双脚,还更应该归功于我们这些可以容纳海阔天空思想的大脑。而我们人类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和文明渲染,与当初动物的情趣和本能之间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差距。
人性是特指人身上所具有的与动物身上截然不同的“性格和行为定义”。新华词典对人性的解释: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人性不但有他好的一面,我们也会听到一些人性的阴暗,人性的丑陋,人性的弱点,等等包含一些并不能让人类激昂兴奋之类的形容词。但总而言之,人性是包含了理智与约束力的行为。其实人性只是针对人类自身而言,不管是兽性还是人性,它们只是符合各自本身的生存利益而存在的。对于人性的解释,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如果从社会意义上,或叫文明意义上剖析,人性当中包含了一些兽性。即人是文明社会化的动物,兽性就是动物性,人性就是社会性,兽性与人性在人的意义上,合二为一。二者的比例各有不同,在不同时代,在不同人身上,各有不同。兽与人二性之间,随着人类物质水平的进步,比例也在发生着改变。兽性多于人性时,即有误入歧途之危,如今天西方社会中的纵欲。人性完全压制住兽性时,社会同样进入异化状态,如中世纪欧洲的禁欲主义。但后来,全乱了套。如某女自斩为男人触摸的手,缠足等等。程朱的“去人欲,存天理”,更使人性走向了极端。否定人性中的兽性成分,本身不符合历史的规律。用一个俗语,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徒。
但是“人面兽心”“禽兽不如”之类的词能不能弃用呢?当然不能。这种词适用于人类中那些丧失基本人性的人。很少有人去思考自己“兽性大发”的原因是没有改造好自己身上残存的兽性,还是兽性以一种隐秘的形式进入他的灵魂和身体里。人性中虽然包含着兽性但犯错的根源归根结底还在人性之中。既然我们把人犯错的根源初步弄清楚了,就应该顺理成章地澄清误加于兽性之上的罪名,以免人再在"兽性大发"之后惩罚那些无辜的禽兽。
人性中存在残忍。残忍诞生于上进心和计划,也就是超越某个界限的努力。只有人才有上进心和计划(例如打多少猎物、消灭那些敌人、如何拷打战俘、怎样在某个物种灭绝之前品味它们的鲜美与否),因此,只有人性里面才会是残忍的。人之外的动物由于没有思想,也就没有上进心,当然不可能具有残忍这种德性。它们只能循规蹈矩地遵守生存竞争的原始法则,在食物链中占据一个位置,而不会追求生存竞争之外的目标。比如说,禽兽从来不会在吃饱喝足之后以玩弄其它生命为乐,更没有将其他物种赶尽杀绝的雄心壮志。人性就完全不同了:作为雄居于食物链顶端的万物灵长,他不但具有将现存的生命种类逐一品尝完毕的雄心壮志,还发明了无数折磨生命的艺术。就对待具有"兽性"这一原罪的禽兽而言,他们会在吃一头羊之前用鞭子反复抽打它,欣赏它绝望的眼神和凄楚的叫声,从中体味作为人的优越感,或者将活鱼放到沸水中,让鹅在烧红的铁板上奔跑,以获得一顿"味道美极了"的大餐。
人性中的贪婪。贪欲意味着超越生存需求的界限,而禽兽是没有生存需求之外的需求的。鸡、山羊、老虎、鲨鱼之类的动物在吃饱喝足之后通常会愚昧地呼呼大睡,或者没有上进心地嬉戏不止,他们不知道这是在锻炼自己的能力。从来没有占有更多自然资源的远大理想,更没有统治整个世界的宏伟目标。老鼠之类的动物在冬天来临之前会储存一些食物过冬,但这仍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不是为了实现贪欲。贪欲是上进心的产物:它使人总能在已经达到的占有水平上设想更多的占有,因而使占有成为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只有人才有上进心和理想,所以,只有人才是欲壑难填的。
人性中的计谋。狐狸之类的动物有时显得比较"狡猾",不过是它的本能结构比别的动物复杂一些,能对处境做出稍为灵活些的反应。与人性中的计谋无缘。计谋是人的专利。它源于人的本性:人是一种能够设计未来的动物,而当他暗中设计对其自身有利的行动时,计谋就诞生了。科学家将人定义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但实际上工具本身就是凝固了人性中的计谋:工具使人可以不直接触及对象而捕获对象,人对这个被捕获者来说躲在一定距离之外的暗处,所以,工具就是计谋的化身。例如,箭这种直来直去的东西似乎是与计谋无关的,但是它能使人躲在暗处实现自己的谋划,所以,它和陷阱、网、地雷一样是计谋的存在方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计谋家。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计谋史。"兵不厌诈"这句成语的深层含义是"人不厌诈"。人性中的计谋,具有笑里藏刀、见风使舵、落井下石、诱敌深入等一系列高超的生存技能。如果人在使用计谋后说自己"兽性大发"的话,那么,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个阴谋。
人性中的自私。它使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牺牲所有他物的利益。如果人看见一只鸟在天上自在地飞,或者几头野兽在原野里无拘无束地走,那么,他的心中就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要采取种种手段占有它们。当公众利益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人性中的自私就会占上风,来维护自身利益。人在处理任何事时,内心深处总是首先要考虑这件事对自身利益有没有侵害,如果有就会首先保护自身利益。
人性中的虚伪。什么是虚伪?不真实,不实在,作假。表里不一就是虚伪,每个人的人性当中或多或少都有虚伪的存在!
人性中的虚荣。虚荣就是虚幻的荣耀。表面上的光彩。不让别人比自己好。要所有人都说自己是最好的,最有魅力的。坚持不说的人就会被孤立。在人群面前最爱展示,有机会就把所有的衣服穿出来遛一遍,要人夸自己。对待别人同样也是以貌取人。希望大家都围着他转。
人性中的嫉妒。对才能、命运、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嫉妒心理是在自己不如别人优越而有了失落感时才会产生的。嫉妒心是对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人的一种忌恨,是对无意或有意竞争者的一种仇恨心,社会上称它为“红眼病”。一般来说,一个人并不对所有的人产生嫉妒,只是嫉妒比自己强的人,尤其是经常和自己在一起,年龄、性别、学历、地位等条件相似,过去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还不如自己,可现在却超过自己的那些人。每当与这些比自己强的人在一起时,嫉妒就会产生,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痛苦的刺激,从而造成情绪上的抵触和对立,最后把这种变态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
人性中的爱。人是感情丰富的动物。所谓处久生情,人们都有追求美好的心理,对能使自身产生美好感觉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良好的依恋感,就会保护这种现象发展的长久一些。这时就体现出了爱心。
人性中的同情。人们当遇到别人的一些痛苦事情的出现,在内心就会产生使对方脱离困境的想法,这时如果自身条件允许的话,就会使出自己的力量,来帮助被困者。
其实人性既有天使的成分,也有野兽的成分,是二者的结合体,如此而已。人的功绩大多归功于人性中的天使成分,人的错误却都在人性中的兽性找到原因。就人性与兽性的关系而言,应该是:人性有着兽性无可比拟的崇高和美丽,也有兽性难以企及的邪恶和丑陋。  
恩格斯说过:“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在这里,伟人对动物的“兽性”是”嵋宓摹K从进化论的角度来阐明人类“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的客观事实,从而呼吁人们自觉地更大程度地摆脱自身与生俱来的“兽性”,尽可能地往作为一个人必备的“人性”靠拢,努力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5e天资,互联天下资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手机版|小黑屋|5E天资 ( 粤ICP备2022122233号 )

GMT+8, 2025-5-7 02:57 , Processed in 0.608061 second(s), 52 queries .

Powered by 5etz

© 2016-现在   五E天资